边卫
拼音:biān wèi
注音:ㄅ一ㄢ ㄨㄟˋ

边卫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邉卫"。 2.明清边境地区的卫所。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邉卫”。 明清边境地区的卫所。

《明史·兵志二》:“三年脱班,仍调边卫。”
明何景明《宁母朱太夫人状》:“永乐间,从戎定邉卫,因家焉。”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五:“不依原伍因而纵令,在卫者指挥以下杖一百,各递降调边卫。”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审鞫》:“或亦有致命伤痕者,发边卫充军。”

网络解释:

边卫

  • 边卫,有后卫与前卫之分,一般指在场上司职边路中场的球员。
  • 字义分解

    • 拼音biān,bian
    • 注音ㄅㄧㄢ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LPV

    biān

    (1)指两国或两地区的交界处或近交界处。

    【组词】:边境、边界、垦边

    (2)两旁。

    【组词】:河边、路边、岸边

    (3)指一个平面的周围或际限。

    【组词】:桌边、天边、边缘

    (4)方向。

    【组词】:左边、前边、外边

    (5)物体或衣裙边缘的装饰。

    【组词】:滚边、镶边、花边

    (6)头绪。

    【组词】:说了半天,还摸不着边。

    (7)几何学中夹成角或构成多角形的线段。

    【组词】:等边三角形

    (8)一面。加在动词前面,表示动作同时进行的副词。常用「边……边……」的语式表达 。

    【组词】:边做边学、边走边吃

    (9)量词。计算物体边侧的单位。

    【组词】:三边形、五边形

    (10)姓。

    bian

    方位词后缀:前~。里~。东~。左~。~儿。

    • 拼音wèi
    • 注音ㄨㄟˋ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GD
    • 五行

    (1)(动)防护;保卫。

    (2)(名)明代驻兵的地点;驻军人数比“所”多;后来只用于地名:威海~兵。

    (3)(名)周朝国名;在今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一带。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