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之音
zhèng wèi zhī yīn
ㄓㄥˋ ㄨㄟˋ ㄓ 一ㄣ
生僻成语
鄭衛之音
ZWZY
偏正式成语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 1、“寡人今日听郑卫之音,呕吟感伤,扬激楚之遗风”,“寡人非能先王之乐也,直世俗之乐耳。
- 2、晚唐五代的郑卫之音、流靡之变太低俗,南唐君臣的亡国之音太哀伤,都不适合大一统王朝的时代气氛。
- 3、雅乐即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舞蹈,形成于西周初年,与代表民间俗乐的“郑卫之音”相对应。
- 4、“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
- 5、“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
- 6、相传战国时魏国统治者魏文侯,就抱怨过“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
字义分解
- 拼音wèi
- 注音ㄨㄟˋ
- 笔划3
- 繁体衛
- 五笔BGD
- 五行土
(1)(动)防护;保卫。
(2)(名)明代驻兵的地点;驻军人数比“所”多;后来只用于地名:威海~兵。
(3)(名)周朝国名;在今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一带。
(4)姓。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与郑卫之音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