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qí dōng yě yǔ |
注音: | ㄑ一ˊ ㄉㄨㄥ 一ㄝˇ ㄩˇ |
词性: | 成语 |
齐东野语的意思
词语解释:
◎齐东野语
但也许是齐东野语,我没有考查过这事的真伪。——鲁迅《两地书》
引证解释:
⒈ 后以“齐东野语”比喻道听途说、不足为凭之言。
引《孟子·万章上》载孟子弟子咸丘蒙 ( 齐人)问及舜为天子, 尧率诸侯北面称臣之说是否属实, 孟子答道:“此非君子之言, 齐东野人之语也。”
宋方信孺《南海百咏·王登洲》:“齐东野语真堪笑,请诵昌黎十丈碑。”
清王韬《日本通中国考》:“至所云徐福子孙多聚居于熊野山麓邨落中,单姓者是也。其亦近於齐东野语耶?”
国语词典:
齐国东部地区乡野鄙俗之语,孟子认为此地的传言多属不实。语本《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比喻没有凭证,荒诞不经,不足采信的言论。明.孙仁儒《东郭记.第六出》:「与君一话真成幸,抵多少丸僚斲郢,这的是齐东野语 索分明。」
网络解释:
齐东野语 (周密著作)
齐东野语 (汉语成语)
- 1、这些都是齐东野语,不足为信。 ()
- 2、于是,便有种种齐东野语式的笔记、小说、戏剧、影视相继问世,这些作品的摹写刻画往往夸张失实,却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搜奇猎艳的窥私心理。
- 3、周密《齐东野语》中也说故闻之者,必吠犬灭灯,以速其过泽国。
- 4、岂有此理齐东野语熏天赫地炙手可热。
- 5、齐东野语,君自幼闻之,搜神志怪,摇笔即来。
- 6、《齐东野语》令二壮士执钩刀,夜伏田中。
字义分解
- 拼音qí,zhāi
- 注音ㄑㄧˊ,ㄐㄧˋ,ㄗ,ㄓㄞ
- 笔划6
- 繁体齊
- 五笔YJJ
1.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齐整。参差不齐。
2.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齐。河水齐腰深。
3. 同时;同样;一起:齐名。齐声。齐心协力。一齐前进。
4. 全;完全:齐全。人到齐了。
5.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
6. 中国朝代名:南朝齐。北朝齐。
- 拼音dōng
- 注音ㄉㄨㄥ
- 笔划5
- 繁体東
- 五笔AII
- 五行木
(1)(名)方向名;指日出的一边:~方。
(2)(名)主人;请客的人:房~。
(3)(名)姓。
- 拼音yě
- 注音ㄧㄝˇ
- 笔划11
- 繁体野
- 五笔JFCB
- 五行土
(1)(名)野外:~地|~外。
(2)(名)界限:视~。
(3)(名)指不当政的地位:在~|下~。
(4)(形)不是人所饲养或培植的(动物或植物):~花|~草|~兽。
(5)(形)蛮横不讲理;粗鲁没礼貌:~蛮|粗~|撒~。
(6)(形)不受约束:~性|玩~了。
与齐东野语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