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
拼音:dài lì
注音:ㄉㄞˋ ㄌ一ˋ

戴笠的意思

词语解释:

戴斗笠。形容清贫。

引证解释:

⒈ 戴斗笠。形容清贫。参见“戴笠乘车”。

宋孔平仲《送张天觉》诗:“万事儵忽如疾风,莫以乘车轻戴笠。”
清毛奇龄《定交诗为胡以宁方中通堵凤蒸》:“担簦同汗漫,戴笠自寒温。”

国语词典:

语出晋.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比喻身分微贱的朋友。

词语翻译

法语
Dai Li

网络解释:

戴笠 (国民政府军统局局长)

  • 戴笠(1897年5月28日——1946年3月17日),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首长。浙江省衢州府江山县(今衢州市江山市)保安乡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早年曾在浙军周凤岐部当士兵,后脱离部队到上海,在上海股票交易所结识蒋介石、戴季陶等人。
  • 戴笠因得到蒋介石的信任,长期从事特工与间谍工作,曾负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情治机关军统局并担任副局长(但为实际领导人)与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其所领导的军统局行动,杀死、迫害许多异议分子、中共及民主党派人士,日本人及与日本人合作的汉奸,甚至是中国国民党内蒋介石的政敌。
  • 在抗日战争中,戴笠和他领导的军统局为中华民国立下卓著功勋,1946年戴笠因飞机失事身亡,死后被国民政府追任为陆军中将。由于其行踪不定、神出鬼没,他被美国《柯莱尔斯》杂志称为亚洲的一个神秘人物、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
    • 1、与阮玲玉不同的是,胡蝶最终摆脱了流言蜚语的压力,在戴笠死后,与丈夫团聚,过着平静的生活。
    • 2、戴笠把徐培根上次的贪脏枉法和这次的谋反作乱打了文件,让徐培根签字画押,知道此事已经办得滴水不漏,这才押着人犯一块儿到了武汉行营,面见蒋介石。
    • 3、林笑棠当即吩咐,将这个推断立刻上报重庆,烫手山芋不妨交给戴笠处理,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上海站完整无缺的攥进手心。
    • 4、郑介民毕业于黄埔军校二期兵科,长期在戴笠麾下作,是军统核心创始人员之一。
    • 5、戴笠指着那个机器问身边一个穿着白色拷绸衬衫的男子。 ()
    • 6、毕生在中山陵从事文保作的刘维才老人当时在灵谷寺派出所作,当年戴笠墓的平毁作就是在他的监督下完成的。

    字义分解

    • 拼音dài
    • 注音ㄉㄞˋ
    • 笔划17
    • 繁体
    • 五笔FALW

    (1)(动)把东西放在头、面、胸、臂等处:~手套。

    (2)(动)拥护;尊敬:爱~。

    • 拼音
    • 注音ㄌㄧ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TUF
    • 五行

    (名)用竹或草编成的帽子:斗~|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