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丑不可外扬
拼音:jiā chǒu bù kě wài yáng
注音:ㄐ一ㄚ ㄔㄡˇ ㄅㄨˋ ㄎㄜˇ ㄨㄞˋ 一ㄤˊ
词性: 成语

家丑不可外扬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家庭内部不体面的事情不应向外人传扬。

亦作:家丑不可外谈

引证解释:

⒈ 家庭内部不体面的事情不应向外人传扬。

《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欲要讼之於官,争奈家丑不可外扬,故尔中止。”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便好道家丑不可外扬,相公自己断了罢。”
《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刘璞﹞停了半晌,方道:‘家丑不可外扬’,倘若传到外边,被人耻笑。事已至此,且再作区处。”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七章:“老汉也不再往外嘀咕家内的实情罗。家丑不可外扬嘛!他不情愿让生宝他妈难受。”
亦作“家丑不可外谈”。 《西游记》第六九回:“古人云:‘家丑不可外谈。’奈神僧是朕恩主--惟不笑,方可告之。”

国语词典:

家中的丑事不可以向外宣扬。

网络解释:

家丑不可外扬

  • 家丑不可外扬,汉语成语。
  • 拼音:jiā chǒu bù kě wài yáng,
  • 释义: 丑:羞耻;扬:宣扬,传播。意思是家庭内部发生的问题需要自己或内部解决,给外人说了会遭到算计或耻笑。
  • 如何定义“丑”及“扬”,没有明确的定义。“家丑不可外扬”在现实中常常表现为恶行的背书或丑人的洗白。此论饱受争议,不可谬传。
    • 1、“你到外面抛头露面对我影响很大,你以后还是不要去了。”,“为什么?”,“因为家丑不可外扬。”。总攻大人。
    • 2、俗云:“家丑不可外扬”,它明确地提醒我们不应在公众场合讨论私人的家务事,特别是如果那些事本来就不是很光彩的话。
    • 3、唐欣气结,这宋明达刚才说的那么大声,还什么家丑不可外扬,根本就是故意刁难她,现在故意不说,让大家在互相猜测,更是落实了她唐欣吃里爬外的名声。
    • 4、你为什么要把那些事情告诉他,你要知道,家丑不可外扬
    • 5、家庭暴力是家务事,家丑不可外扬家丑不可外扬造句。
    • 6、我们过去的公民教育是:不要对这个国家说三道四,拣的说就是爱这个国家,家丑不可外扬。错了,真正的公民是有责任的,不光是说这个国家叫爱国,指出这个国家和政府运作过程中的毛病也是爱国,一定程度上讲是更爱国。

    字义分解

    • 拼音jiā,jie,gū
    • 注音ㄐㄧㄚ,˙ㄐㄧㄚ,˙ㄐㄧㄝ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PEU

    jiā

    1.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家庭。家眷。家长(zhǎng )。家园。家谱。家塾。家乡。家风。家训。家规。家喻户晓。如数家珍。

    2. 家庭所在的地方:回家。老家。安家。

    3. 居住:“可以家焉”。

    4.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家祖。家父。家翁。家母。家慈。

    5.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家畜。家禽。

    6.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酒家。农家。

    7.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行(háng )家。作家。科学家。

    8. 学术流派: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纵横家。诸子百家。

    9. 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一家人家。

    10. 姓。

    jie

    1. 词尾,同“价”:整天家。成年家。

    (古汉语)

    名词

    1.古通“姑” 。如:阿家(称婆婆);阿家阿翁

    2.另见 jiā

    • 拼音chǒu
    • 注音ㄔ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NFD

    [ chǒu ]

    1.地支的第二位,属牛。

    2.用于计时:丑时(凌晨一点至三点)。

    3.传统戏剧角色名:丑角。丑旦。

    4.相貌难看:丑陋。

    5.可厌恶的,可耻的,不光荣的:丑化。丑恶。丑闻。丑态百出。跳梁小丑。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kě,kè
    • 注音ㄎㄜˇ,ㄎㄜ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SKD
    • 五行

    1. 允许:许可。认可。宁可。

    2. 能够:可见。可能。可以。不可思议。

    3. 值得,认为:可怜。可悲。可亲。可观。可贵。可歌可泣。

    4. 适合:可身。可口。可体。

    5. 尽,满:可劲儿干。

    6. 大约:年可二十。“潭中鱼可百许头”。

    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

    8. 表示强调:他可好了。

    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可谁见过呢?

    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可同意?

    11. 姓。

    1. 〔可汗(hán)〕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

    • 拼音wài
    • 注音ㄨㄞ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QHY
    • 五行

    (1)(名)外边;外边的

    (2)(形)指自已所在地以外的:~地|~省。

    (3)(名)外国:~币|~钞。

    (4)(名)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婆|~甥女。

    (5)(形)关系疏远的:~族|~人。

    (6)另外。

    (7)以外:郊~|局~。

    (8)非正式的;非正规的。

    (9)戏曲角色;扮演老年男子。

    • 拼音yáng
    • 注音ㄧㄤ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RNRT
    • 五行

    (1)(动)高举;往上升:飘~|~帆。

    (2)(动)往上撒:~场。

    (3)(形)传播出去:赞~|~言。

    (4)(形)指容貌好看:其貌不~。

    (5)(名)指江苏扬州。

    (6)(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