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气回肠
拼音:dàng qì huí cháng
注音:ㄉㄤˋ ㄑ一ˋ ㄏㄨㄟˊ ㄔㄤˊ
词性: 成语

荡气回肠的意思

词语解释:

荡气回肠dàngqì-huícháng

(1) 形容好的音乐、文章缠绵悱恻,感人极深的样子。也作回肠荡气

heartrending;soul-stirring

引证解释:

⒈ 谓一种陶醉人的气氛回荡在情绪和感觉中。

李煮梦《洞箫曲》:“脂香一缕鬱芳馨,盪气迴肠促酒醒。”
参见“荡气回肠”。形容文词、音乐等感人至深。 三国魏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秦牧《艺海拾贝·鹦鹉与蝴蝶鸟》:“这里面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作品应该有荡气回肠的感人力量。”

国语词典:

形容音乐或文辞感人之深。三国魏.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也作「回肠荡气」。

网络解释:

荡气回肠

  • 荡气回肠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dàng qì huí cháng,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出自战国楚·宋玉《高唐赋》。
    • 1、文章是荡气回肠的音乐,让人心旷神怡。
    • 2、语文是荡气回肠的音乐,让人心旷神怡。
    • 3、那篇文章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 4、生命之难忘旅程需要奋斗来使之荡气回肠
    • 5、听了二胡《二泉映月》,令在场的人都荡气回肠,陷入深深的回味之中。
    • 6、这首古乐曲描写春夜的景象,感情细腻婉转,旋律优美动人,令人回肠荡气。又作"荡气回肠"。

    字义分解

    • 拼音dàng
    • 注音ㄉㄤ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AINR
    • 五行

    (1)(动)摇动:~桨。

    (2)(动)洗涤;清除:涤~。

    (3)(动)放纵、不受拘束:放~。

    (4)(动)走来走去;无事闲逛:游~。

    (5)(名)浅水湖:芦花~。

    • 拼音
    • 注音ㄑㄧ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RNB

    (1)(名)气体:毒~|煤~|沼~。

    (2)(名)特指空气:~压。

    (3)(名)指自然界冷热阴晴等现象:天~|~候|~象|秋高~爽。

    (4)(名)气息:没~了|上不来~。

    (5)(名)味:香~|臭~。

    (6)(名)人的精神状态:勇~|朝~。

    (7)(名)人的作风习气:官~|娇~。

    (8)(动)生气;发怒:~人。

    (9)(名)欺压:再也不受资本家的~了。

    (10)(动)使人生气:你别~我。

    (11)(名)中医指人体内能使各器官正常地发挥机能的原动力:元~。

    (12)(名)中医指某种病象:你别~我。(名)欺压

    (13)(名)欺压

    • 拼音huí
    • 注音ㄏㄨㄟ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LKD
    • 五行

    (1)(动)曲折环绕:~旋|~环|~肠|迂~。

    (2)(动)从别处回到原来的地方 :~家|~还|~路|~门|~去。

    (3)(动)掉转:~马枪|~头|~升。

    (4)(动)答复;回报:~信|~礼|~电|~文。

    (5)(动)回禀:~报|~禀。

    (6)(动)谢绝;退掉;辞去:~绝|退~|驳~|撤~。

    (7)(量)指事情、动作的次数:一~|数~。

    (8)(量)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第一~|一百二十~本。

    (9)(名)回族。

    (10)姓。

    • 拼音cháng
    • 注音ㄔㄤ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ENRT
    • 五行

    (~子)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开头像管子;上端连胃;下端通肛门。起消化和吸收作用。也叫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