赧色
拼音:nǎn sè
注音:ㄋㄢˇ ㄙㄜˋ

赧色的意思

词语解释:

惭愧的神色。

引证解释:

⒈ 惭愧的神色。

明沉德符《野获编·工部·工部差》:“席间每呼曹郎为表兄, 曹郎有赧色。”
清谈迁《北游录·纪文与浦江郑维持书》:“自揣赧色,而就质勤篤;或不我嫌,倒囊开諭。”

国语词典:

脸色发红,惭愧、难为情的面色。

如:「面有赧色。」

字义分解

  • 拼音nǎn
  • 注音ㄋㄢˇ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FOBC
  • 五行

(形)羞愧脸红:羞~。

  • 拼音sè,shǎi
  • 注音ㄙㄜ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QCB
  • 五行

1.颜色:红~。绿~。

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厉内荏。

3.情景;景象:景~。荷塘月~。

4.种类:各~货品。花~齐全。

5.质量:成~。足~。

6.情欲。

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艺双绝。

shǎi

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