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ǒu shēng yǒu sè
一ㄡˇ ㄕㄥ 一ㄡˇ ㄙㄜˋ
常用成语
有聲有色
YSYS
联合式成语
色;不能读作“sǎi”。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有声有色和“跃然纸上”;都含有形象鲜明、十分生动的意思。但有声有色偏重在“声音、色泽”;形容叙述、描绘或表演得生动精彩;“跃然纸上”;偏重“呈现在纸上”;形容绘画;描写得生动、形象逼真。
成语意思
解释:
既有声音;又有色泽。形容表演或说话十分生动、精彩。
出处:
宋 汪藻《浮溪集 翠微堂记》:“其意从谓世之有声有色者,未有不争而得,亦未有不终磨灭者。”
语法:
有声有色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补语;形容说话、表演等。
示例:
沙汀《困兽记》:“我倒更加觉得生命可爱,总想过得有声有色一些。”
英语:
be full of sound and colour
俄语:
живо и интересно<с большой экспрессией>
日语:
いきいきとしている
其他:
<德>bildlich (ausgedrückt)<法>vivant
近义词:
反义词:
- 1、他扮演日本鬼子真是演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差点阴来观众一顿暴打。
- 2、张洪特别热心于学生会的文体作,把我校的课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 3、全诗豪情奔放,想像丰富奇异,极夸张性,语言富于变化而且充满感情,有声有色,在艺术上有极高的价值。
- 4、他模仿古人吟诗竟然模仿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
- 5、他们把相声讲得有声有色,让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 6、她把评书讲得有声有色,台下的人个个听得如痴如醉。
字义分解
- 拼音yǒu,yòu
- 注音ㄧㄡˇ,ㄧㄡˋ
- 笔划6
- 繁体有
- 五笔DEF
- 五行土
yǒu
1. 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
2. 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
3. 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
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
5. 表示大、多:有学问。
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
7. 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
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
yòu1.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 拼音shēng
- 注音ㄕㄥ
- 笔划7
- 繁体聲
- 五笔FNR
- 五行金
(1)(名)(~儿)声音:雨~。
(2)(量)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喊了两~。
(3)(动)发出声音;宣布;陈述:~东击西。
(4)(名)名声:~誉|~望。
(5)(名)声母:双~叠韵。
(6)(名)字调:平~|四~。
与有声有色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