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态
拼音:sú tài
注音:ㄙㄨˊ ㄊㄞˋ

俗态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世俗的情状。 2.庸俗的情态。 3.世俗人的气质。

引证解释:

⒈ 世俗的情状。

唐王勃《涧底寒松赋》:“见时华之屡变,知俗态之多浮。”
唐杜甫《石笋行》:“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⒉ 庸俗的情态。

宋秦观《自警》诗:“从兹俗态两相忘,笑指青山归路僻。”
《镜花缘》第二回:“我们虽不必学人间暖阁围炉那些俗态,何妨清吟联句,遣此长宵?”

⒊ 世俗人的气质。

唐牛僧孺《玄怪录·张佐》:“以汝前生好道,以得到兜玄国 ;然俗态未尽,不可长生。然汝自此寿千年矣。”

网络解释:

俗态

  • 俗态,汉语词汇。
  • 拼音:sú tài
  • 释义:世俗的情状;庸俗的情态;世俗人气质。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ㄙㄨ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WWWK
    • 五行

    (1)(名)风俗:世~|习~。

    (2)(形)大众的;广泛流传的:~话|~曲。

    (3)(形)庸俗:粗~|脱~。

    (4)(名)指没出家的人:还~。

    • 拼音tài
    • 注音ㄊㄞ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DYNU
    • 五行

    (1)(名)形状;状态

    (2)(名)一种语法状态:主动~|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