祗应
拼音:zhī yīng
注音:ㄓ 一ㄥˋ

祗应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恭敬地伺候,照应。 2.指侍从。 3.犹供职。

引证解释:

⒈ 恭敬地伺候,照应。

宋吴自牧《梦粱录·角觝》:“但内等子设额一百二十名,内有管押人员十将各二名,上中等各五对,下等八对,剑棒手五对,餘皆额里额外,准备祗应。”
《水浒传》第五八回:“客官不知,但是来寻山寨头领,必然是社火中人故旧交友,岂敢有失祗应?便当去报。”
《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本处有一美丽歌妓,姓周,小字月仙,柳七官人,每召至楼上歌唱祗应。”

⒉ 指侍从。

《宣和遗事》后集:“金人遣使入城,言国主有命,於京师中,选择十八已下女子一千五百人,充后宫祗应。”

⒊ 犹供职。

宋范仲淹《奏乞在京并诸道医学教授生徒》:“取医道精深高等者,方得入翰林院祗应。”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三》:“则或以工画,或以能棋,各守技业,以备祗应。”

网络解释:

祗应

  • 《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那四司六局秪应供过的人,都在堂下,甚次第。”
  • 字义分解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PYQY
    • 五行

    (动)〈书〉恭敬。

      • 拼音yīng,yìng
      • 注音ㄧㄥ,ㄧㄥ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ID
      • 五行

      yīng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应当。应该。应分(fèn )。应有尽有。

      2. 回答:答应。喊他不应。应承。

      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

      4. 姓。

      yìng

      1. 回答或随声相和:应答。呼应。应对(答对)。应和(hè)。反应(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2.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应邀。应聘。应考。

      3. 顺合,适合:顺应。适应。应机。应景。应时。应用文。

      4. 对待:应付。应变。应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