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huáng bāo chē |
注音: | ㄏㄨㄤˊ ㄅㄠ ㄔㄜ |
黄包车的意思
词语解释:
黄包车
(1) 〈方〉人拉车
引证解释:
⒈ 旧时一种用人拉的双轮车。车身前有两根长柄,柄端有横木相连。主要用来载人。
引鲁迅《三闲集·路》:“问问黄包车夫,车夫说并未派遣。”
巴金《灭亡》第九章:“走出李冷家,众人都雇了黄包车坐上走了。”
国语词典:
上海方言。指人力车。
网络解释:
黄包车
黄包车是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黄包车前身叫"东洋车",又称人力车,约1870年创制。同治12年(1873年),法国人米拉看到黄包车便利,拟从日本购进,并向法租界公董局呈报一份计划,要求“在两租界设立手拉小车客运服务机构”,并申请十年专利经营。后经法租界公董局与公共租界工部局协商,同意由两局发放人力车执照,并批准路程价格。次年1月,黄包车从日本输入上海。因从日本输入,故当时沪人又称之为东洋车。
黄包车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很多游客会觉得乘坐黄包车很有地方风味,有的女孩子甚至会幻想自己穿着旗袍坐在黄包车上翩然而过的场面。
- 2、当然去城里也比较自由,可以在城里的大街上走走看看三街六市,看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和黄包车。
- 3、玻璃窗的上角隐隐约约反映出弄堂里一个巡警的缩小的影子,晃着膀子踱过去,一辆黄包车静静在巡警身上辗过。小孩把袍子掖在裤腰里,一路踢着球,奔出玻璃的边缘。绿色的邮差骑着自行车,复印在巡警身上,一溜烟掠过。
- 4、试图以黄包车阻挡汽电车滚滚而来的车轮,当然不足为训。
- 5、此外,在街上有传统的人力黄包车,也使得旗津更有魅力。
- 6、黄包车立刻就得往左边躲开,小推车马上打斜。
字义分解
- 拼音huáng
- 注音ㄏㄨㄤˊ
- 笔划11
- 繁体黄
- 五笔AMWU
- 五行土
(1)(形)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布|~花|~色|发~。
(2)(名)指黄河:~泛区|治~|~灾。
(3)(Huánɡ)姓。
(4)(动)〈口〉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了|对象~了|生意~了。
- 拼音bāo
- 注音ㄅㄠ
- 笔划5
- 繁体包
- 五笔QNV
- 五行水
(1)(动)用纸、布等裹起来
(2)(名)(~儿)包好了的东西:药~|邮~。
(3)(名)装东西的口袋:书~。
(4)(量)用于成包的东西:两~大米|一~衣服。
(5)(名)物体或身体上鼓起来的疙瘩:树上有个~|腿上起了个~。
(6)(名)毡制的圆顶帐篷:蒙古~。
(7)(动)围绕;包围:骑兵分两路~过去。
(8)(动)容纳在里头;总括在一起:~含|无所不~。
(9)(动)把任务承担下来;负责完成:~医|~教|~片儿(负责完成一定地段或范围的工作)。
(10)(动)担保:~你满意。
(11)(动)约定专用:~车|~了一只船。
(1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