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衣带水
拼音:yī yī dài shuǐ
注音:一 一 ㄉㄞˋ ㄕㄨㄟˇ
词性: 形容词成语

一衣带水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一衣带水yīyīdàishuǐ

(1) 原指像衣带那样窄的河流。后用以形容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仍像隔一衣带,极其相近

narrow strip of water

引证解释:

⒈ “一衣带水”谓象一条衣带那么宽的河流,形容其狭窄或逼近。因隋将伐陈,陈在长江之南,故云。后亦泛指江河湖海不足为阻。

《南史·陈纪下》:“隋文帝谓僕射高熲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宋史·潘美传》:“美受詔,提驍果数万人,期于必胜,岂限此一衣带水而不径度乎?”
明袁宏道《戏作三星行送曹子野归楚时予亦将归里》:“望江上之青峰,指湘皋之云树。 汉沔相踞,一衣带水,竢君于油口之渡。”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质儿行》:“四月復往阜寧馆舍, 黄河仅一衣带水,车辙马迹,纵横于河中。”
欧榘甲《新广东》五:“福建与台湾,相隔一衣带水。”
冰心《樱花和友谊》:“消息传来,隔着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人民都感到非常的高兴。”

国语词典:

语出《南史.卷一○.陈后主本纪》:「隋文帝仆射高颎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比喻江流狭窄有如一条衣带。后泛指虽有江河阻隔,但不足以限制交往。

网络解释:

一衣带水

  • 一衣带水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ī yī dài shuǐ,意思是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出自《南史·陈纪下》。
    • 1、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唇齿相依。
    • 2、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友邻邦。
    • 3、横跨一衣带水的关渡大桥,人车往来,络绎不绝。 
    • 4、海峡两岸仅一衣带水之隔,理应和睦相处,多作交流。
    • 5、这条小河,一衣带水,流水潺潺。
    • 6、新店溪仅一衣带水,两岸人家,鸡犬相闻。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
    • 笔划1
    • 繁体
    • 五笔GGLL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yī,yì
    • 注音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YEU

    1.衣服:上衣。内衣。大衣。

    2.包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笋衣。

    1.穿(衣服);拿衣服给别人穿:穿布衣。解衣衣我。

    • 拼音dài
    • 注音ㄉㄞ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GKPH
    • 五行

    (1)(名)带子:皮~。

    (2)(名)地域:江浙一~。

    (3)(名)轮胎:自行车~子。 

    (4)(名)白带;妇女生殖器分泌的乳白色或淡黄色黏液。

    (5)(动)随身拿着

    (6)(动)捎带做某事

    (7)(动)连着;附带

    (8)(动)引导

    (9)(动)带动

    (10)(动)含用

    • 拼音shuǐ
    • 注音ㄕㄨㄟ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IIII

    (1)(名)水。

    (2)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无色、无臭、无味的液体。

    (3)河流:汉~。

    (4)指江、河、湖、海、洋:~上人家。

    (5)(~儿)稀的汁:药~。

    (6)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外~。

    (7)指洗的次数:这衣裳洗几~也不变色。

    (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