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舍
拼音:wài shè
注音:ㄨㄞˋ ㄕㄜˋ

外舍的意思

词语解释:

在外住宿。
外戚。
古以小学为外舍。

引证解释:

⒈ 在外住宿。

《管子·戒》:“桓公外舍,而不鼎馈。”
戴望校正:“外舍,谓出宿於外。”

⒉ 外戚。

《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於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李贤注:“外舍,外家。”
《后汉书·单超传》:“帝因如厕,独呼衡问:‘左右与外舍不相得者皆谁乎?’”
李贤注:“外舍,谓皇后家也。”
《魏书·刘彧传》:“彧尝宫内大集而裸妇人观之,以为忻笑。其妻王氏以扇鄣面,独无所言。 彧怒曰:‘外舍家寒乞,今共为笑乐,何独不视!’”
宋江休复《江邻几杂志》卷四:“张得一自阁门副求正,副使引曹佾李璋例, 王貂作枢, 吴庞为副,以曹李中宫外舍之亲, 张未服云:‘公朝岂私亲耶!’”

⒊ 古以小学为外舍。又宋代太学为三舍,初学者入外舍,由外舍升内舍,由内舍升上舍。参阅《宋史·选举志三》。

《大戴礼记·保傅》:“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髮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国语词典:

居宿在外。

网络解释:

外舍

  • 简介 外舍,1958年9月成立外舍人民公社,1979改为外舍管理委员会,1984年改为外舍乡人民政府,1992年白岸乡并4入外舍乡人民政府,2006年因为滩坑电站建设,又该为现在的外舍管理区。
  • 字义分解

    • 拼音wài
    • 注音ㄨㄞ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QHY
    • 五行

    (1)(名)外边;外边的

    (2)(形)指自已所在地以外的:~地|~省。

    (3)(名)外国:~币|~钞。

    (4)(名)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婆|~甥女。

    (5)(形)关系疏远的:~族|~人。

    (6)另外。

    (7)以外:郊~|局~。

    (8)非正式的;非正规的。

    (9)戏曲角色;扮演老年男子。

    • 拼音shě,shè
    • 注音ㄕㄜˇ,ㄕㄜ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WFKF
    • 五行

    shě

    1. 放弃,不要了:舍己为人。舍近求远。四舍五入。

    2. 施舍:舍粥。舍药。

    shè

    1. 居住的房子:宿舍。旅舍。校舍。

    2. 居住,休息:舍于山麓。

    3. 谦辞,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舍弟。舍侄。舍亲。

    4. 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喻对人让步)。

    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