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则
拼音: | yí zé |
注音: | 一ˊ ㄗㄜˊ |
仪则的意思
词语解释:
法则。
引证解释:
⒈ 法则。
引《庄子·天地》:“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
汉班彪《北征赋》:“达人从事,有仪则兮;行止曲申,与时息兮。”
清曾国藩《钞朱子<小学>书后》:“其自能言之后,凡洒扫应对,饮食衣服,无不示以仪则。”
网络解释:
仪则
字义分解
- 拼音yí
- 注音ㄧˊ
- 笔划5
- 繁体儀
- 五笔WYQY
- 五行木
(1)(名)人的外表:~表|~容|威~。
(2)(名)礼节;仪式:司~|行礼如~。
(3)(名)礼物:贺~|谢~。
(4)(动)〈书〉倾心;向往:心~已久。
(5)(Yí)姓。
(6)(名)仪器:~表|地动~。
- 拼音zé
- 注音ㄗㄜˊ
- 笔划6
- 繁体則
- 五笔MJH
- 五行金
(1)(名)规范。
(2)(名)规则。
(3)(动)效法。
(4)(量)用于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5)(连)表示因果关系的词。
(6)(连)表示转折关系的词。
(7)(连)表示肯定判断的词。
(8)(连)表示两件事在时间上前后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