绺子
拼音:liǔ zi
注音:ㄌ一ㄡˇ ㄗˇ

绺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绺子liǔzi

(1)绺儿

一绺子头发
tuft;lock;skein

引证解释:

⒈ 方言。土匪帮。

萧军《八月的乡村》二:“还不如现在去到那个绺子挂个‘注’,混二年,弄几千。”

网络解释:

绺子

  • 聚众掠夺民财的土匪,在东北地区又叫做“胡匪”或“胡子”,这些一伙一伙的“胡匪”,到后来被称做“绺子”,按各股匪首所报“字号”的不同,每股绺子的名称也不一样,例如“一铁鞭”、“草上飞”、“桑大刀”、“凤双侠”等等等等。
    • 1、因为,没有大活人弗混子肯定不行,绺子上的人是接不上茬的。
    • 2、这一次,跟日本关东军联手剿灭其他几只绺子,虽然由于消息泄露而没有成功,但日本人还是重重的奖赏了五十条快枪,五十斤上等云土。
    • 3、我们是黑虎山绺子的人,要撤到白虎山去,没想到迷路遇上了狼群。 
    • 4、自从听青龙说过马缨花的事情后,林子杰的心里总是疙疙瘩瘩的,一方面,他不想把马缨花想象成一个靠出卖绺子的利益,而去谋取所谓幸福婚姻的角色。
    • 5、此时,那些皇协军副官们以及原来绺子的三老四少、四梁八柱们,一个个心怀叵测、横眉冷对白山雄鹰。
    • 6、燕山连绵万里,大小绺子多如牛毛,想寻到青铜贼和红胡子都是千难万难,更何况是夺走他们嘴里的肥肉呢?

    字义分解

    • 拼音liǔ
    • 注音ㄌㄧㄡˇ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XTHK
    • 五行

    (~儿)量词;线麻、头发、胡须等细丝状的东西许多根顺着聚在一起叫一绺:一~丝线|三~儿头发。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