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礓
拼音:shā jiāng
注音:ㄕㄚ ㄐ一ㄤ

砂礓的意思

词语解释:

土壤中的石灰质结核体。主要由碳酸钙和土粒结合而成,不透水,大的呈块状,小的颗粒状。华北﹑西北地区常见。

引证解释:

⒈ 土壤中的石灰质结核体。主要由碳酸钙和土粒结合而成,不透水,大的呈块状,小的颗粒状。华北、西北地区常见。

《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砂礓, 江南少见,这是黄河留给她的儿女的‘私房’。一个个砂礓蛋,好像鹅鸭卵石上长满疙瘩,大的像鎯头,小的像拳头。”
《花城》1981年第3期:“杞柳从不希求沃土、肥泥,它在盐碱砂礓中萌芽吐枝,纤细的身躯像芦竹蒿苇。”

网络解释:

砂礓

  • 砂礓(shā jiāng)是指岩石风化后经雨水冲刷或由岩石轧制而成的粒径为0.074~2mm的粒料。
    • 1、这些地属于砂礓黑土,是典型的中低产田。
    • 2、这反映在颜色的施用中,比如来自于砂礓、泥土、植物等的色调。
    • 3、柏树乡的大部分山头是石山和砂礓岩,不利于树木生长,加上管理不善等原因,多少年来,该乡的山头大多是光秃秃的。
    • 4、安徽农业大学李兵老师介绍,目前使用的农业机械,种一亩地小麦,从灭茬旋耕到播种,要在田里至少搞三四遍,并不适合皖北的砂礓黑土。
    • 5、砂礓路上,车子很平稳,何花靠在胡二郎的后背上,右胳膊搂着胡二郎的腰,闭着眼睛。
    • 6、刘庆如说,采砂船采砂后,湖底会出现很深的沙坑,留下的砂礓、石块堆积在湖底将形成高坡,容易扯坏渔网。

    字义分解

    • 拼音shā
    • 注音ㄕㄚ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DITT
    • 五行

    [ shā ]

    1. 同“”:砂粒。砂纸。砂轮。翻砂(铸造器物的工作)。砂糖。

    • 拼音jiāng
    • 注音ㄐㄧㄤ
    • 笔划18
    • 繁体
    • 五笔DGLG
    • 五行

    (1)(名)砂礓;一种不透水的矿石;可做建筑材料。

    (2)(名)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