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
拼音:dà shì
注音:ㄉㄚˋ ㄕˋ
词性: 名词

大势的意思

词语解释:

大势dàshì

(1) 事物发展演化的基本形势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者,长江也。——《资治通鉴》
general trend of events

引证解释:

⒈ 大位;高位。

《吕氏春秋·尊师》:“有大势可以为天下正矣。”
陈奇猷校释引范耕研曰:“言有大位者可以为天下君长矣。”
《晋书·平原王榦传》:“榦独怀百钱,见冏出之,曰:‘ 赵王逆乱,汝能义举,是汝之功,今以百钱贺汝。虽然,大势难居,不可不慎。’”

⒉ 大局的趋势。

《三国志·魏志·刘放传》:“乘胜席卷,将清河朔,威刑既合,大势以见。”
清侯方域《朋党论上》:“尝就天下之大势观之,门户不同,风气亦异。”
邹韬奋《萍踪寄语初集·弁言》:“我们要研究中华民族的出路怎样,不得不注意中国所在的这个世界的大势怎样,这两方面显然是有很密切的关系。”

⒊ 事物的大概;大致状况。

晋谢灵运《山居赋》自注:“非可具记,故较言大势耳。”
金王若虚《论语辨惑四》:“大势两句相耦,细分则四者各为用。”

⒋ 大批。多用于形容军队力量强大。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他若不与呵,我大势军马,好歹夺了荆州。”
元高文秀《渑池会》楔子:“俺秦国起大势军马,某统大势雄兵。”
《封神演义》第二八回:“次早旭日东昇,大砲三声,开城门,大势人马杀奔周营。”

⒌ 佛教语。大势至菩萨之略称。参见“大势至”。

国语词典:

大局的形势。

如:「现今社会朝向多元化发展,此乃大势所趋,无可避免」。

网络解释:

大势 (词语释义)

  • 大势,指大局的趋势;总的局势。见《三国志·魏志·刘放传》:“乘胜席卷,将清河朔,威刑既合,大势以见。”
  • 大势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实现国际间经济已成为大势所趋。
    • 2、敌方大势已去,人心涣散,我方如日方升,方兴未艾。
    • 3、改革开放,富民强国,这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 4、搞治理整顿,继续深化改革,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 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天皇见日本国大势已去,不得不无条件投降。
    • 6、严厉打击黑社会势力,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字义分解

    • 拼音dà,dài
    • 注音ㄉㄚˋ,ㄉㄞˋ,ㄊㄞˋ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DDDD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比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dài

    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tài

    1. 古通“太”。

    2. 古通“泰”。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VYL
    • 五行

    (1)(名)势力:权~。

    (2)(名)一切事物表现出来的趋向:~如破竹。

    (3)(名)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山~|地~。

    (4)(名)政治、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趋~|局~。

    (5)(名)姿态:手~。

    (6)(名)雄性生殖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