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壤
拼音:xī rǎng
注音:ㄒ一 ㄖㄤˇ

息壤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古代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郭璞注:"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唐柳宗元《天对》:"盗堙息壤,招帝震怒。"鲁迅《故事新编.理水》:"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一说指沃土。 2.泛指泥土。 3.栖止之地。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 鯀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郭璞注:“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
唐柳宗元《天对》:“盗堙息壤,招帝震怒。”
鲁迅《故事新编·理水》:“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
一说指沃土。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息壤辩》:“《山海经》所云‘ 鯀窃帝之息壤’,盖指桑土稻田,可以生息,故曰息壤。”

⒉ 泛指泥土。

唐刘禹锡《答东阳于令涵碧图》诗序:“斧凡材,畚息壤,而清溪翠巖森立坌来。”

⒊ 栖止之地。

清龚自珍《桐君仙人招隐歌》:“两家息壤殊不远, 江东浙东一棹堪洄沿。”
林之夏《干宝到杭翌日适余生日同泛西湖》诗:“戎马频年期息壤,风尘随地有迷津。”
章士钊《<苏报>案始末记叙》:“湖南衡山人陈范梦坡,以江西退职州官求息壤于上海,因买收此报,继续营业。”

国语词典:

平坦肥沃,能自生长而永不耗减的土壤。

网络解释:

息壤

  • 息壤是鲧治水在荆州古城留下的一处遗迹,位于南门外西侧城墙脚边,系一长约40米,宽约10米的土丘,其上有石柱四根,以示标志。据郭璞注《海内经》:“息壤者 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 也就 是说,息壤是一种可以自己生长、膨胀的土壤。所以也有现代汉语里面的一个解释:“息”为生长之意;息壤,就是指能自己生长的土壤。
    • 1、浮生梦,三生渺渺,因缘无踪,虽堪恋,何必重逢。息壤生生,谁当逝水,东流无终。
    • 2、鲧在洪水滔天时窃了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被杀于羽郊,三岁不腐,孕育出一位继续平治洪水的禹。
    • 3、一到饭点人流就会骤增,挤在息壤的人群里,仿佛穿越到了学校或单位的大食堂,一个人也不孤单了。
    • 4、红绣球,混元盒,庆云金灯,宝莲灯,元屠阿鼻二剑,混元一气三清神符,接引宝幢,混元金斗,紫电锤,九天息壤,等都是一流先天灵宝。
    • 5、变化无穷……夏禹治水之后,讲太古金符一分为八,藏入八口首阳山赤精火铜混合息壤炼铸的古铜瓶之中。 
    • 6、而八经卦取象之繁多与息壤神话有相通之处,体现了“再生”的神话母题与“生生不息”的宇宙意识。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ㄒㄧ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THNU
    • 五行

    (1)(名)呼吸时进出的气:晕~|气~。

    (2)(名)消息。

    (3)(动)停止;安息;屏息。

    (4)(动)休息。

    (5)(名)滋生;繁殖。

    (6)(名)利钱;利息。

    (7)(名)〈书〉指子女。

    (8)姓。

    • 拼音rǎng
    • 注音ㄖㄤˇ
    • 笔划20
    • 繁体
    • 五笔FYKE
    • 五行

    (1)(名)土壤:沃~。

    (2)(名)地:天~之别。

    (3)(名)地区: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