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白之贡
拼音:jiǔ bái zhī gòng
注音:ㄐ一ㄡˇ ㄅㄞˊ ㄓ ㄍㄨㄥˋ

九白之贡的意思

词语解释:

外蒙古每年例贡朝廷白色驼、马共九匹,称为“九白之贡”。

引证解释:

⒈ 清代外蒙古每年例贡朝廷白色驼、马共九匹,称为“九白之贡”。

《清文献通考·舆地二四》:“﹝喀尔喀﹞为西北强国,共为七部,有三汗:中曰土谢图汗,东曰车臣汗,西曰扎萨克图汗 …… 崇德三年,三汗并遣使入朝,定各贡白马八,白驼一,谓之九白之贡,岁以为常。”

网络解释:

九白之贡

  • 九白之贡,清代喀尔喀蒙古贡献之名。其贡物为白驼一只、白马八匹。
  • 字义分解

    • 拼音jiǔ
    • 注音ㄐㄧㄡˇ
    • 笔划2
    • 繁体
    • 五笔VTN

    [ jiǔ ]

    1.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2.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 拼音bái
    • 注音ㄅㄞ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RRRR
    • 五行

    (1)(形)像霜、雪的颜色:~布|洁~。

    (2)(形)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

    (3)(形)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空白:~开水。

    (4)(形)没有效果;徒然:~费力气。

    (5)(形)无代价;无报偿:~吃|~给。

    (6)(名)象征反动:~军|~区。

    (7)(动)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了他一眼。

    (8)姓。

    (9)(名)(字音或字形)错误:写~字|把字念~了。

    (10)(动)说明;陈述:表~。

    (11)(名)戏曲或歌剧中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对~。

    (12)(名)地方话:苏~。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gòng
    • 注音ㄍㄨㄥ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AMU
    • 五行

    (1)(名)贡品;古代臣民或属国献给帝王的物品:~品。

    (2)(动)封建时代称选拔(人才);推荐给朝廷:~生。

    (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