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
拼音:xué táng
注音:ㄒㄩㄝˊ ㄊㄤˊ
词性: 名词

学堂的意思

词语解释:

学堂xuétáng

(1) 学校的旧称

school

引证解释:

⒈ 学校的旧称。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始文翁为蜀守,立讲堂作石室於南城。

永初后,学堂遇火,后守更增二石室。”
唐韩愈《秋怀》诗:“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清赵翼《己未元旦》诗:“青红省记儿童事,七十年前上学堂。”
清秋瑾《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生了儿子,就要送他进学堂,女儿也是如此。”
冰心《两个家庭》:“他们住的那条街上很是清静,都是书店和学堂。”

⒉ 命相家术语,指人面近于耳门之前处。

《新唐书·方技传·袁天纲》:“学堂莹夷,眉过目,故文章振天下。”
《太清神鉴》卷二:“学堂为聪明之馆,故近於耳门之前。”

⒊ 旧指儿童死者合葬处。

清章学诚《信摭》:“小儿子死者共葬一处,谓之学堂;小女共葬一处,谓之绣堂。”

国语词典:

古代学生受教育的场所,相当于现今的学校。

网络解释:

学堂

  •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始 文翁为 蜀 守,立讲堂作石室於南城。永初 后,学堂遇火,后守更增二石室。” 唐 韩愈《秋怀》诗:“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清 赵翼《己未元旦》诗:“青红省记儿童事,七十年前上学堂。” 清 秋瑾《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生了儿子,就要送他进学堂,女儿也是如此。” 冰心《两个家庭》:“他们住的那条街上很是清静,都是书店和学堂。”
  • 学堂的近反义词

    • 1、七八岁时,在学堂中便自跷蹊作怪。
    • 2、不几年后,中国传统教育史上一抹灰色阴影被最终揩去,流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彻底废除,各级学堂被认定并纳入中国的主流教育体系,沿袭至今。
    • 3、起初,周佛海在乡塾接受启蒙教育,后考入沅陵县高等小学堂
    • 4、又是一年开学日,又是一季幸福时。结伴欢笑入学堂,知识清辉散光芒。思维碰撞在课堂,精神交流品琼浆。秋光灿烂幸福长,求知路途征帆扬。
    • 5、拜祭后,我抱着包的纸笔和印有“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的字格簿,父亲手提写有“文星高照”的红字灯笼引路,带领我到镇那头的学堂
    • 6、黄侃闻讯手持木棒冲进学堂,先砸烂虎头牌,又要痛打杨子绪,杨吓得钻进友的床底下,才免遭一顿痛打。

    字义分解

    • 拼音xué
    • 注音ㄒㄩㄝ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IPBF
    • 五行

    (1)(动)学习:~书法。

    (2)(动)模仿:鹦鹉~舌|~得很像。

    (3)(名)学问:博~|才疏~浅|治~。

    (4)(名)指学科:化~|数~|新~。

    (5)(名)学校:小~|大~。

    • 拼音táng
    • 注音ㄊㄤ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IPKF
    • 五行

    (1)(名)正房:~房|~屋。

    (2)(名)专为某种活动用的房屋:会~|饭~。

    (3)(名)旧时官府中举行仪式、审讯案件的地方:大~|祠~。

    (4)(名)堂房。

    (5)(名)(量)ɑ)用于成套的家具:一~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一~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