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头
拼音:péng tóu
注音:ㄆㄥˊ ㄊㄡˊ

棚头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朋党首领。 2.贡院负责官吏。 3.宋时称呼专事斗鸡﹑逐兔﹑赌博等并以此为业的人。 4.指清代棚民组织为首的人。

引证解释:

⒈ 朋党首领。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贡举》:“在舘诸生更相造诣,互结朋党以相渔夺,号之为棚,推声望者为棚头。”

⒉ 贡院负责官吏。 宋王谠《唐语林·文学》:“自开元二十四年……始置贡院。

天寳则有袁成用、刘长卿分为棚头,是时常重东府西监。”

⒊ 宋时称呼专事斗鸡、逐兔、赌博等并以此为业的人。

宋范成大《临洺镇》诗:“北人争劝临洺酒,云有棚头得兔归。”
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闲人》:“又有专为棚头,又谓之习闲,凡擎鹰、驾鷂、调鵓鸽、养鵪鶉、鬭鷄、赌博、落生之类。”

⒋ 指清代棚民组织为首的人。参见“棚民”。

清冯桂芬《陈君若木家传》:“咸丰三年,君与官绅议,简其中诚实者为棚头,给军功顶戴,令众有所隶。”

网络解释:

棚头

  • 棚头,拼音是pénɡ tóu,意思是朋党首领。
  • 字义分解

    • 拼音péng
    • 注音ㄆㄥ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SEEG
    • 五行

    1.遮蔽太阳或风雨的设备,用竹木等搭架子,上面覆盖草席等:天~。凉~。在园子里搭一个~。

    2.简陋的房屋:牲口~。工~。碾~。

    3.天花板:顶~。糊~。

    • 拼音tóu,tou
    • 注音ㄊㄡˊ,ㄊㄡ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UDI
    • 五行

    tóu

    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梳~。平~。分~。你的脸形留这种~不合适。

    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笔~儿。中间粗,两~儿细。

    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儿。提个~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儿啊!

    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儿。蜡~儿。铅笔~儿。

    6.头目:李~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儿。

    7.方面:他们是一~儿的。心挂两~。

    8.第一:~等。~号。

    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车。~马。~羊。

    10.姓。

    tou

    1.(~儿)名词后缀。 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石~。骨~。舌~。罐~。苗~。b)接于动词词根:念~。扣~。饶~。嚼~儿。看~儿。听~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甜~儿。

    2.方位词后缀:上~。下~。前~。后~。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