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骑常侍
拼音:sàn qí cháng shì
注音:ㄙㄢˇ ㄐ一ˋ ㄔㄤˊ ㄕˋ

散骑常侍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官名。

引证解释:

⒈ 官名。 秦汉设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 三国魏时将其并为一官,称“散骑常侍”。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晋以后,增加员额,称员外散骑常侍,或通直散骑常侍,往往预闻要政。 南北朝时属集书省, 隋代属门下省, 唐代分属门下省和中书省,在门下省者称左散骑常侍,在中书省者称右散骑常侍。虽无实际职权,仍为尊贵之官,多用为将相大臣的兼职。 宋代不常置, 金元以后废。参阅《宋书·百官志下》、《通典·职官三》、《续通典·职官三》。

国语词典:

职官名。秦置散骑,又置中常侍,至三国魏时,二者合而为一,称为「散骑常侍」。侍从皇帝左右,规谏过失。金元以后废置。

网络解释:

散骑常侍

  • 散骑(qí)常侍,官名。入则规谏过失,备皇帝顾问,出则骑马散从。
  • 秦汉时,散骑为皇帝侍从,与中常侍性质相同。东汉省散骑,又以宦官任中常侍。曹魏初年,并散骑、中常侍为一,故称散骑常侍,以士人任职。入则规谏过失,备皇帝顾问,出则骑马散从。资深者称祭酒散骑常侍。曹魏末年,增加此官名额,新增者为员外散骑常侍。东晋以员外散骑常侍二人,与散骑常侍共同轮流值班,称通直散骑常侍。后经南北朝至隋唐,渐成散官、加官而无实权。宋不常置。金、元以后无此官职。
    • 1、又追赠兴之侍中、金紫光禄大夫,谥曰孝侯;道庆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敬侯。
    • 2、散骑常侍房遗爱尚太宗女高阳公主,公主骄恣甚,房玄龄薨,公主教遗爱与兄遗直异财,既而反谮遗直。
    • 3、冬十一月丙辰,左散骑常侍元行冲上《群书目录》二百卷,藏之内府。
    • 4、以久疾,拜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
    • 5、顷之,为吏部尚书,衣冠属望,未及选举,仍疾,改除散骑常侍、左骁骑将军,未拜,卒,时年四十五。
    • 6、以吏部尚书刘幽求为侍中,右散骑常侍魏知古为左散骑常侍,太子詹事崔湜为中书侍郎,并同中书门下三品;书中侍郎陆象先同平章事。

    字义分解

    • 拼音sàn,sǎn
    • 注音ㄙㄢˋ,ㄙㄢˇ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AETY
    • 五行

    sàn

    1.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散。解散。涣散。散落。散失。散逸。

    2. 分布,分给:散布。散发(fā)。天女散花。

    3. 排遣:散心。散闷(mèn)。

    4. 解雇: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散了。

    sǎn

    1. 没有约束,松开:松散。散漫。懒散。散曲。散记。散板。散文。披散头发。

    2. 分开的,分离的:散居。散乱。散座。散兵游勇。

    3. 零碎的:散碎。散装。散页。

    4. 中医称药末:散剂。丸散膏丹。

    • 拼音
    • 注音ㄑㄧ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CDSK
    • 五行

    (1)(动)两腿跨坐(在牲口或自行车等上面):~马|~自行车。

    (2)(动)兼跨两边:~缝。

    (3)(名)骑的马;泛指人乘坐的动物。

    (4)(名)骑兵;也泛指骑马的人:轻~|铁~|车~。

    • 拼音cháng
    • 注音ㄔㄤ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IPKH
    • 五行

    (1)(形)一般;普通;平常:~识|~态。

    (2)(形)不变的;经常:~数|冬夏~青。

    (3)(副)时常;常常:~来|~往。

    (4)姓。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WFFY
    • 五行

    (动)陪伴侍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