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杖
拼音: | cè zhàng |
注音: | ㄘㄜˋ ㄓㄤˋ |
策杖的意思
词语解释:
拄杖。也称杖策。
引证解释:
⒈ 拄杖。也称杖策。
引三国魏曹植《苦思行》:“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唐杜甫《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之二:“策杖时能出,王门异昔游。”
仇兆鳌注:“慈水姜氏曰:杖策者,策杖而行……则古人於杖,虽少年皆用之矣。”
唐白居易《残春晚起伴客笑谈》诗:“策杖强行过里巷,引盃闲酌伴亲宾。”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一:“公( 司马光 )不喜肩舆,山中亦乘马,路险,策杖以行。”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冯京﹞思欲静坐养神,乃策杖徐步入后园中。”
清顾炎武《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诗:“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户。”
国语词典:
扶杖。
网络解释:
策杖 (汉语词汇)
字义分解
- 拼音cè
- 注音ㄘㄜˋ
- 笔划12
- 繁体策
- 五笔TGMI
- 五行木
(1)(名)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简~。
(2)(名)古代考试文件;多就政治和经济问题发问;应试者对答:对~|~问。
(3)(名)我国曾经用过的计算工具;跟‘筹’相似。参看‘筹’。
(4)(名)计谋;办法:上~|献~。
(5)(名)姓。
(6)(名)古代赶马用的棍子。
(7)(动)用策赶马:鞭~|~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