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钱
拼音: | qiān qián |
注音: | ㄑ一ㄢ ㄑ一ㄢˊ |
铅钱的意思
词语解释:
铅制的钱币。中国最早的铅钱是五代时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闽王王审知所铸"开元通宝"小钱。其后﹐南汉高祖干亨二年(918年)所铸的"干亨重宝"﹐以十枚当铜钱一枚。清咸丰时﹐也曾铸造大小铅钱。此外﹐还有铅制的私钱。
引证解释:
⒈ 铅制的钱币。 中国最早的铅钱是五代时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 闽王王审知所铸“开元通宝”小钱。其后, 南汉高祖乾亨二年(918年)所铸的“乾亨重宝”,以十枚当铜钱一枚。 清咸丰时,也曾铸造大小铅钱。此外,还有铅制的私钱。
网络解释:
铅钱
字义分解
- 拼音qiān,yán
- 注音ㄑㄧㄢ,ㄧㄢˊ
- 笔划10
- 繁体鉛
- 五笔QMKG
- 五行金
qiān
1. 一种金属元素,可用作耐硫酸腐蚀、防丙种射线、蓄电池等的材料。其合金可作铅字、轴承、电缆包皮等之用:铅刀(指钝刀子,喻才能微薄)。铅球。
2. 指用石墨等制成的书写工具:铅笔。铅椠(铅粉笔和木板,古人用以书写的工具,借指著作校勘)。
yán1. 〔铅山〕地名,在中国江西省。
2. (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