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
拼音:róng xuè
注音:ㄖㄨㄥˊ ㄒㄩㄝˋ

溶血的意思

词语解释:

溶血róngxuè

(1) 红细胞膜破裂溶解、释出所含有的血红蛋白,特指某种特殊的溶血素与补体结合时引起红细胞溶解并释出血红蛋白的过程

hemolysis

(2) 血红蛋白溶解于血浆所发生的改变

lake

网络解释:

溶血

溶血(Hemolysis) 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可由多种理化因素和毒素引起。在体外,如低渗溶液、机械性强力振荡、突然低温冷冻(-20℃~—25℃)或突然化冻、过酸或过碱,以及酒精、乙醚、皂碱、胆碱盐等均可引起溶血。
  • 1、不过,发热反应必须和前面提到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区别开来,后者更为严重。
  • 2、取过滤前后血液标本进行血液质量检测,并观察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降低的程度。
  • 3、结果注射用硫酸头孢匹罗对动物无变态反应、无溶血现象,对静脉血管、肌肉无刺激性反应。
  • 4、目的了解宿州地区副溶血性弧菌的肠道感染情况。
  • 5、方法分离猪血细胞,用溶血,脱水,干燥等方法提取鞘磷脂,并用磷脂酶降解鞘磷脂成神经酰胺。
  • 6、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罗晓明解释说,“蚕豆病”是葡糖六磷酸脱氢酶缺乏者进食蚕豆后发生的急性溶血性贫血。

字义分解

  • 拼音róng
  • 注音ㄖㄨㄥˊ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IPWK
  • 五行

(动)溶化;溶解:~液|~剂。

    • 拼音xiě,xuè
    • 注音ㄒㄧㄝˇ,ㄒㄩㄝ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LD
    • 五行

    xuè

    1.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2.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血统。血缘。

    3. 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

    xiě

    1.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