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胪寺
拼音:hóng lú sì
注音:ㄏㄨㄥˊ ㄌㄨˊ ㄙˋ

鸿胪寺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官署名。

引证解释:

⒈ 官署名。参见“鸿臚”。

《隋书·百官志中》:“鸿臚寺,掌蕃客朝会,吉凶弔祭,统典客、典寺、司仪等署令、丞。”
《金瓶梅》第七十回:“不如你今日先往鸿臚寺报了名,明日早朝谢了恩,直到那日堂上官引奏毕,领札付起身就是了。”
《清史稿·职官志二》:“顺治元年,设鸿臚寺,置满汉卿各一人。”

国语词典:

古代掌朝贡庆吊典仪的官署。

网络解释:

鸿胪寺

  • 鸿胪寺,官署名。秦曰典客,汉改为大行令,武帝时又改名大鸿胪。鸿胪,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大鸿胪主外宾之事。至北齐,置鸿胪寺,后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设,明清复置,主官为鸿胪寺卿。主要掌朝会仪节等。清末废。《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及郡邸长丞。”《后汉书。百官志二》:“大鸿胪,卿一人,中二千石。丞一人,比千石。”
  • 字义分解

    • 拼音hóng
    • 注音ㄏㄨㄥ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IAQG
    • 五行

    (1)(名)鸿雁:~毛。

    (2)(名)〈书〉指书信:来~(来信)。

    (3)(形)大:~图|~儒。

    (4)(Hónɡ)姓。

    • 拼音
    • 注音ㄌㄨ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EHNT
    • 五行

    (动)〈书〉陈列:~列|~陈。

      • 拼音
      • 注音ㄙ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FFU
      • 五行

      (1)(名)古代官署名

      (2)(名)佛教的庙宇:碧云~|护国~。

      (3)(名)伊斯兰教徒礼拜讲经的地方: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