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补
拼音: | gǔ suì bǔ |
注音: | ㄍㄨˇ ㄙㄨㄟˋ ㄅㄨˇ |
骨碎补的意思
词语解释:
多年生蕨类植物。羽状复叶,小叶三角形和卵圆形,根茎细长,肉质,多长在树干或岩石上。根茎入药,治骨折﹑创伤等。
引证解释:
⒈ 多年生蕨类植物。羽状复叶,小叶三角形和卵圆形,根茎细长,肉质,多长在树干或岩石上。根茎入药,治骨折、创伤等。
引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三》:“预知子、不留行、骨碎补、益母、狼毒,以性名者也。”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九·骨碎补》﹝释名﹞引陈藏器曰:“骨碎补本名猴薑。 开元皇帝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命此名。或作骨碎布,讹矣。”
国语词典:
植物名。骨碎补科骨碎补属,落叶性多年生草本。根茎细长,淡褐色至暗褐色,上面生线状披针形鳞片。叶柄三角形至五角形。一般供观赏,亦可入药。
网络解释:
骨碎补
- 1、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接骨片中红花、血竭、骨碎补进行了定性鉴别。
- 2、目的:建立骨碎补配方颗粒含量测定的方法。
- 3、目的:分析骨碎补在中药复方制剂中的应用情况,为其综合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 4、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骨碎补配方颗粒的进行质量研究。
- 5、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骨碎补有效成分柚皮苷及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影响。
- 6、前言:中国药典中骨碎补项下收载的品种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
字义分解
- 拼音gǔ,gū
- 注音ㄍㄨˇ,ㄍㄨ
- 笔划9
- 繁体骨
- 五笔MEF
- 五行木
gǔ
1.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2.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3.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4.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gū1. 〔骨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2. 〔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 拼音suì
- 注音ㄙㄨㄟˋ
- 笔划13
- 繁体碎
- 五笔DYWF
- 五行土
(1)(名)完整的东西破成零片零块
(2)(动)使碎:心~|玉~。
(3)(形)零星;不完整:七零八~|支离破~。
(4)(动)说话唠叨:闲言~语|~嘴子。
与骨碎补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