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警
拼音:xī jǐng
注音:ㄒ一 ㄐ一ㄥˇ

息警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不再告警。谓平静无战事。

引证解释:

⒈ 不再告警。谓平静无战事。

《魏书·蠕蠕传》:“阿那瓌镇卫北藩,御侮朔表,遂使阴山息警, 弱水无尘。”
唐太宗《赐郑元璹书》:“知公已共可汗结和,遂使边亭息警,烽火不燃。”
明张居正《答应天抚院宋阳山言防倭》:“近年海寇息警,人心颇懈,僕窃以为忧。”

网络解释:

息警

  • xī jǐng
  • ㄒㄧ ㄐㄧㄥˇ
  • 息警
  • 不再告警。谓平静无战事。《魏书·蠕蠕传》:“ 阿那瓌 镇卫北藩,御侮朔表,遂使 阴山 息警, 弱水 无尘。” 唐太宗 《赐郑元璹书》:“知公已共可汗结和,遂使边亭息警,烽火不燃。” 明 张居正 《答应天抚院宋阳山言防倭》:“近年海寇息警,人心颇懈,仆窃以为忧。”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ㄒㄧ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THNU
    • 五行

    (1)(名)呼吸时进出的气:晕~|气~。

    (2)(名)消息。

    (3)(动)停止;安息;屏息。

    (4)(动)休息。

    (5)(名)滋生;繁殖。

    (6)(名)利钱;利息。

    (7)(名)〈书〉指子女。

    (8)姓。

    • 拼音jǐng
    • 注音ㄐㄧㄥˇ
    • 笔划19
    • 繁体
    • 五笔AQKY
    • 五行

    (1)(动)戒备:~惕|~戒。

    (2)(形)(感觉)敏锐:机~|~觉。

    (3)(动)使人注意(情况严重):~报|~告。

    (4)(名)危险紧急的情况或事情:火~|报~。

    (5)(名)警察的简称:民~|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