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年
拼音:xī nián
注音:ㄒ一 ㄋ一ㄢˊ

牺年的意思

词语解释:

伏羲氏之世。借指太平盛世。

引证解释:

⒈ 伏羲氏之世。借指太平盛世。

《晋书·刑法志》:“刑之不可犯,不若礼之不可踰,则昊岁比於牺年,宜有降矣。”
《魏书·崔光传》:“白首之耋,欣遇牺年;青衿之童,庆属唐日。”
南朝梁简文帝《七励》:“吹沙役寇,抑自牺年;吐雾藏妖,闻之尧日。”

网络解释:

牺年

  • 牺年,读音为xī nián ㄒㄧ ㄋㄧㄢˊ,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太平盛世。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ㄒㄧ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TRSG
    • 五行

    (名)〈书〉做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

    • 拼音nián
    • 注音ㄋㄧㄢ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RHFK
    • 五行

    (1)(名)时间的单位;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现行历法规定平年三百六十五日;每四年有一个闰年;增加一日;有三百六十六日。

    (2)(名)每年的:~会|~鉴。

    (3)(名)岁数。

    (4)(名)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

    (5)(名)时期;时代。

    (6)(名)一年中庄稼的收成。

    (7)(名)年节。

    (8)(名)有关年节的(用品)。

    (9)(名)(Nián)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