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ī sǐ zhī rì,yóu shēng zhī nián
ㄙㄨㄟ ㄙˇ ㄓ ㄖˋ,一ㄡˊ ㄕㄥ ㄓ ㄋ一ㄢˊ
生僻成语
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SSZRYSZN
复句式成语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解释:
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出处:
晋 常璩《汉中士女志 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语法: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惟求皇上简发重兵,迅图扫荡,则臣等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近义词:
字义分解
- 拼音suī
- 注音ㄙㄨㄟ
- 笔划9
- 繁体雖
- 五笔KJU
(1)连词,把意思推开一层,表示“即使”或是“纵然”的意思,后面多有“可是”、“但是”相应:~然|~则|麻雀~小,五脏俱全。
(2)虽然。
(3)纵然。
- 拼音sǐ
- 注音ㄙˇ
- 笔划6
- 繁体死
- 五笔GQXB
- 五行金
(1)生命终止。
(2)(形)不顾生命;拼死:~战|~拼。
(3)(形)表示达到极点:高兴~了|~顽固。
(4)(形)不可调和的:~对头|~对手。
(5)(形)不活动、固定:~脑筋|时间定~。
(6)(动)不能通过:~胡同|堵~。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rì
- 注音ㄖˋ
- 笔划4
- 繁体日
- 五笔JJJJ
- 五行火
(1)(名)太阳:~出|~落。
(2)(名)指日本:~圆|~语。
(3)(名)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班|~~夜夜。
(4)(名)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天:今~|改~再见。
(5)(名)每天;一天一天地:~记|~新月异。
(6)(名)泛指一段时间:往~|来~。
(7)(名)特指某一天:生~|国庆~。
- 拼音yóu
- 注音ㄧㄡˊ
- 笔划7
- 繁体猶
- 五笔QTDN
- 五行土
(1)(副)〈书〉如同:虽死~生|过~不及。
(2)(副)〈书〉还;尚且:记忆~新|言~在耳。
- 拼音shēng
- 注音ㄕㄥ
- 笔划5
- 繁体生
- 五笔TGD
1.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生。滋生。生长。
2. 造出:生产。
3. 活的,有活力的:生存。生命。生物。生机。出生入死。舍生取义。
4.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生。丧生。卫生。
5. 生活,维持生活的:生计。生意。
6. 整个生活阶段:一生。平生。今生。
7. 发出,起动:生病。生气。生效。生花之笔。谈笑风生。
8. 使燃料燃烧起来:生火。
9. 植物果实不成熟:生瓜。
10.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生饭。生水。
11.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生疏。生客。生字。陌生。
12. 不熟练的:生手。
13. 未经炼制的:生铁。
14. 硬:态度生硬:生吞活剥。
15. 甚,深:生怕。生疼。
16. 正在学习的人:学生。门生。
17.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儒生。医生。
18.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小生。老生。武生。
19. 词尾:好生休养。
20. 姓。
与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