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毫之末
qiū háo zhī mò
ㄑ一ㄡ ㄏㄠˊ ㄓ ㄇㄛˋ
常用成语
秌毫之末
QHZM
偏正式成语
之;不能读作“zī”。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毫;不能写作“豪”。
成语意思
- 1、他的观察力十分敏锐,即使是秋毫之末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 2、外交上的事情,即使小如秋毫之末,也要引起高度重视。
- 3、外交上的事情,即使小如秋毫之末,也要谨慎,不能出错。
- 4、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声;耳调玉石之声,目不见太山之高。
- 5、‘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6、只有在光学显微镜和神通更广大的电子显微镜相继问世以后,人们才当之无愧地能够"明察秋毫之末"。
字义分解
- 拼音qiū
- 注音ㄑㄧㄡ
- 笔划9
- 繁体秋、鞦
- 五笔TOY
- 五行金
(1)(名)秋季:深~|~风|~雨。
(2)(名)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麦~|大~。
(3)(名)指一年的时间:一日不见;如隔三~。
(4)(名)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危急存亡之~。
(5)(名)姓。
- 拼音háo
- 注音ㄏㄠˊ
- 笔划11
- 繁体毫
- 五笔YPTN
- 五行水
(1)(名)细长而尖的毛:狼~笔|羊~笔。
(2)(名)指毛笔:挥~。
(3)(名)秤或戥子上用手提的绳:头~|二~。
(4)(副)一点儿(只用于否定式):~不足怪|~无头绪。
(5)(形)(某些计量单位的)千分之一:~米|~升|~克。
(6)(量)计量单位名称。ɑ)长度;十丝等于一毫;十毫等于一厘。b)重量;十丝等于一毫;十毫等于一厘。
(7)(量)〈方〉货币单位;即角。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与秋毫之末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