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条
拼音:shì tiáo
注音:ㄕˋ ㄊ一ㄠˊ

事条的意思

词语解释:

犹条例,法规。

引证解释:

⒈ 犹条例,法规。

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陛下初即位,詔书曰:‘逋租宿债,欠负官物,并悉原免。’即令所司,列为事条。”

网络解释:

事条

  • shì tiáo ㄕㄧˋ ㄊㄧㄠˊ
  • 事条
  • 犹条例,法规。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陛下初即位,诏书曰:‘逋租宿债,欠负官物,并悉原免。’即令所司,列为事条。”
  • 字义分解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GKVH
    • 五行

    [ shì ]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2.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3.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6.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7.  服侍:事父母。

    • 拼音tiáo,tiāo
    • 注音ㄊㄧㄠˊ,ㄊㄧㄠ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TSU

    [ tiáo ]

    1. 植物的细长枝:枝条。柳条儿。荆条。

    2. 泛称条形的东西:条子。面条儿。便(biàn)条儿。金条。铁条。

    3. 细长的形状:条形。条纹。条案。条几(jī)。条凳。条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条。身条。

    4. 项目,分项目的:条例。条令。条文。条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

    5. 层次,秩序:条理。条贯。有条不紊。

    6. 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