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àn tiáo sī lǐ
ㄇㄢˋ ㄊ一ㄠˊ ㄙ ㄌ一ˇ
常用成语
慢條斯理
MTSL
联合式成语
斯;不能读作“shī”。
近代成语
中性成语
慢条斯理和“从容不迫”都有不慌不忙的意思。但“从容不迫”侧重在态度沉重镇静;一般用于惊险紧急的场面;“慢条斯理”偏重在说话或做事时形容动作的缓慢;一般用于平时的状态。
成语意思
解释:
形容说话做事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不在意如在意。”
语法:
慢条斯理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做事缓慢。
示例:
“办事要思量是对的”,老山东慢条斯理的说,“不过有的是明摆着的事,也不要掂量。”(冯德英《苦菜花》第八章)
英语:
leisurely
俄语:
тихо и не спешá
日语:
ゆうゆうと落ちついている,ゆったりと構(かま)える,悠揚(ゆうよう)としている
其他:
<法>sans se presser
近义词:
反义词:
- 1、他一字一句慢条斯理地读起来。
- 2、他做事总是不急不慌,慢条斯理的。
- 3、他说话总是慢条斯理的。
- 4、大家要节约时间,不提倡吞吞吐吐、慢条斯理地说话。
- 5、他说起话来总是慢条斯理,一板三眼,十分清楚。
- 6、他慢条斯理地讲起了那个人的情况。
字义分解
- 拼音màn
- 注音ㄇㄢˋ
- 笔划14
- 繁体慢
- 五笔NJLC
- 五行水
(1)(形)速度低;行动迟缓:~车|~走|~手~脚|你走~一点儿;等着他。
(2)(动)从缓:且~|~点儿告诉他;等两天再说。
(3)(动)态度冷淡;没有礼貌:傲~|怠~。
- 拼音tiáo,tiāo
- 注音ㄊㄧㄠˊ,ㄊㄧㄠ
- 笔划7
- 繁体條
- 五笔TSU
1. 植物的细长枝:枝条。柳条儿。荆条。
2. 泛称条形的东西:条子。面条儿。便(biàn)条儿。金条。铁条。
3. 细长的形状:条形。条纹。条案。条几(jī)。条凳。条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条。身条。
4. 项目,分项目的:条例。条令。条文。条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
5. 层次,秩序:条理。条贯。有条不紊。
6. 量词。
与慢条斯理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