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期
拼音:zì qī
注音:ㄗˋ ㄑ一

自期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自己期望;自许。 2.自订期限。 3.自己认定;自认为。

引证解释:

⒈ 自己期望;自许。

唐韩愈《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上承凤皇恩,自期永不衰。”
宋陆游《书怀》诗:“老死已无日,功名犹自期。”
《金史·文艺传下·李纯甫》:“纯甫为人聪敏,少自负其材,谓功名可俯拾,作《矮柏赋》,以诸葛孔明、王景略自期。”
明张居正《再辞恩命疏》:“卿以古人自期,致君安国,不计爵禄,朕所深信。”

⒉ 自订期限。

三国魏曹植《杂诗》之三:“自期三年归,今已歷九春。”
宋苏辙《四十一岁岁莫日歌》:“脂车秣马试长道,一日百里先自期。”

⒊ 自己认定;自认为。

清钮琇《觚賸续编·总戎佳论》:“自期必死,而卒未尝死也。”
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仁义礼智》:“徒自期于心无愧者,其人忠信而不好学,往往出于此。”

网络解释:

自期

  • 自期,,汉语词汇。
  • 拼音:zì qī
  • 释义:1、自己期望;自许。2. 自订期限。3. 自己认定;自认为。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ㄗ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HD
    • 五行

    (1)(代)自己:~爱|~备|~便|~费|~供|~家|~荐|~救|~勉|~弃|~谦|~强|~杀|~述|~诉|~习|~信|~省|~许|~选|~学|~专|~足|~不量力|~掘坟墓|~鸣清高|~投罗网|~我批评|~言~语|~作聪明。

    (2)(副)自然;当然:~不待言|~当努力|~有公道。

    (3)(介)从;由:~古|~外|~小|~远而近。

    • 拼音qī,jī
    • 注音ㄑㄧ,ㄐㄧ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ADWE

    1. 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定期。限期。期限。学期。

    2. 量词,用于刊物或其他分期的事物:第五期。

    3. 盼望,希望:期望。期冀。期盼。期待。

    4. 限度:“征敛无期求索无度”。

    5. 必,决定:“期死,非勇也”。

    6. 〔期颐〕指人活到一百岁。

    7. 地质学上指在一个国境内或一个大区域内,小于“世”的地质年代单位。

    1. 一周年,一整月:期年。期月。期服(古代丧服名,要穿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