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性
拼音: | fǎ xìng |
注音: | ㄈㄚˇ ㄒ一ㄥˋ |
法性的意思
词语解释:
佛教语。真实不变﹑无所不在的体性。各宗所说不一。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真实不变、无所不在的体性。各宗所说不一。
引《大般泥洹经·如来性品》:“如来真法性,闻佛为众生。”
南朝齐周颙《难张长史门论》:“般若所观,照穷法性。”
清龚自珍《法性即佛性》:“宗--今立法性即佛性。”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四章:“弼耽好玄理,尝与孝静帝谈佛性、法性。”
国语词典:
佛教上指一切现象的本质或真实性。
网络解释:
法性
字义分解
- 拼音fǎ
- 注音ㄈㄚˇ
- 笔划8
- 繁体法
- 五笔IFCY
- 五行水
(1)(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强制遵守的法律、指令、条例等行为规则的总称:宪~。
(2)(名)方法、方式:写~。
(3)(名)标准样子;可以模仿的:取~。
(4)(名)佛教的教义;也泛指佛教和道教的:~术。
(5)姓。
(6)(动)效法:~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