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皇派
拼音:bǎo huáng pài
注音:ㄅㄠˇ ㄏㄨㄤˊ ㄆㄞˋ

保皇派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拥护君主制或主张君主立宪制,政治思想保守的政治派别。

引证解释:

⒈ 指拥护君主制或主张君主立宪制,政治思想保守的政治派别。

《<廖仲恺集>前言》:“在这个时期中, 廖仲恺曾被选为中国留学生会会长,经常和留学生中的保皇派进行斗争。”

网络解释:

保皇派

  • 亦称保皇党,和革命派相对立。指清末民初,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首的开明贵族及保守派资产阶级。建立初因慈禧皇太后发动政变,康有为等维新派逃往国外宣传维新思想,正式名称为“保救大清光绪皇帝公司”,德宗去世后他们力主保留皇帝,实行君主立宪制。
    • 1、但是就婚礼本身而言,人们有的似乎是可以容忍的怀疑而不是歇斯底里的保皇派立场。
    • 2、一些支持内贾德的博友不承认此次报道,表示这些谣言是“保皇派”和“反革命人”散播的。
    • 3、保皇派的人潮已经围住政府大楼数月之久,并占领了曼谷的各个机场。
    • 4、牛津教育的阿披实得到来自泰国军队和国家的保皇派精英的坚强后盾。
    • 5、起初,保皇派有一定的兵力优势。
    • 6、今年的大选以后,这种变化将不断加速,而铁杆保皇派也承认他们的人数正在日趋减少。

    字义分解

    • 拼音bǎo
    • 注音ㄅㄠ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WKSY
    • 五行

    (1)(动)保护;保卫:~家卫国。

    (2)(动)保持:~温。

    (3)(动)保证;担保做到:~质~量。

    (4)(动)担保(不犯罪、不逃走等):~释。

    (5)(名)保人;保证人:作~|押~。

    (6)(名)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

    (7)姓。

    • 拼音huáng
    • 注音ㄏㄨㄤ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RGF
    • 五行

    (1)(形)〈书〉盛大:~~。

    (2)(名)君主;皇帝:三~五帝|~权|~族|女~。

    (3)姓。〈古〉又同“遑”。

    • 拼音pài
    • 注音ㄆㄞ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IREY
    • 五行

    1.  水的支流:九派(指长江支流之多)。

    2.  一个系统的分支:派系。派别。派性。党派。

    3.  作风,风度:正派。气派。派势。派头。

    4.  分配,指定:派赴。派驻。派遣。委派。

    5.  指摘:派不是。

    6.  量词(①用于派别,如“两派的意见争论不休”;②用于景色、气象、语言等,前面用“一”字,如“一派胡言”、“好一派北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