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科
拼音: | jiǎ yǐ kē |
注音: | ㄐ一ㄚˇ 一ˇ ㄎㄜ |
甲乙科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科举考试甲乙二科的合称。泛指科第。
引证解释:
⒈ 科举考试甲乙二科的合称。泛指科第。
引唐萧颖士《送张翚下第归江东》诗:“地尽东南美,朝遗甲乙科。”
宋王谠《唐语林·企羡》:“崔起居雍 ……兄明、序、福,兄弟八人皆进士,列甲乙科。”
清方苞《陈依宣墓志铭》:“﹝依宣﹞教授数十年,生徒半庠序,多登甲乙科,而君卒不第。”
网络解释:
甲乙科
字义分解
- 拼音jiǎ
- 注音ㄐㄧㄚˇ
- 笔划5
- 繁体甲
- 五笔LHNH
(1)(名)天干的第一位。参看〔干支〕。
(2)(动)居第一位:~等|桂林山水~天下。
(3)(名)(Jiǎ)姓。
(4)(名)爬行动物和节肢动物身上的硬壳:龟~。
(5)(名)手指和脚趾上的角质硬壳:指~。
(6)(名)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盔~|装~车。
(7)(名)旧时的一种户口编制;参看〔保甲〕。
- 拼音yǐ
- 注音ㄧˇ
- 笔划1
- 繁体乙
- 五笔NNLL
- 五行木
(1)(名)天干的第二位。参看(干支)。
(2)(名)姓。
(3)(名)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简谱的‘7’。参看〔工尺〕。
(4)(名)画‘乙’字形状的记号;从前读书写字时常常用到;例如读书读到一个地方暂时停止;在上面画个“乙”形的记号;或是写字有颠倒、遗漏;用曲折的线勾过来或把补写的字勾进去;都叫做“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