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公
拼音:zàn gōng
注音:ㄗㄢˋ ㄍㄨㄥ

赞公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唐代僧人。曾与杜甫相过从。 2.借指高僧。 3.古代县丞的别称。

引证解释:

⒈ 唐代僧人。曾与杜甫相过从。

唐杜甫《别赞上人》诗:“赞公释门老,放逐来上国。”
宋苏轼《雪斋》诗:“纷纷市人争夺中,谁信言公似赞公。”
王文诰辑注:“唐大云寺主,謫在秦州,老杜与之往还,所谓‘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者此也。”
明沉周《写怀寄僧》诗:“不知谁解抛忧患?独对青山忆赞公。”

⒉ 借指高僧。

清吴伟业《海虞孙维孝三十赠言》诗之二:“麈尾执来思竪义, 旻公同饭赞公房。”

⒊ 古代县丞的别称。

宋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下至县令曰明府,丞曰赞府、赞公。”

网络解释:

赞公

  • 赞公:汉语词汇
  • 赞公:唐代僧人
  • 赞公 (汉语词汇)

  • 赞公的释义是借指高僧 ,出自《海虞孙维孝三十赠言》
  • 字义分解

    • 拼音zàn
    • 注音ㄗㄢˋ
    • 笔划16
    • 繁体
    • 五笔TFQM
    • 五行

    (1)(动)帮助:~助。

    (2)(动)称赞:~许。

    (3)(名)旧时的一种文体;内容是称赞人物的:像~。

    • 拼音gōng
    • 注音ㄍㄨㄥ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WCU
    • 五行

    (1)(形)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款|~物|~事公办。

    (2)(形)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分母|~议|~约。

    (3)(形)属于国际间的:~海|~制|~斤。

    (4)(动)使公开:~布|~之于世。

    (5)(形)公平;公正:~买~卖|大~无私|秉~办理。

    (6)(名)公事;公务:办~|~余。

    (7)(Gōnɡ)姓。

    (8)(名)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爵|~侯|王~大臣。

    (9)(名)对上了年纪的男子尊称:诸~|张~。

    (10)(名)丈夫的父亲;公公:~婆。

    (11)(形)(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羊|这只小鸡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