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疎
拼音:xiāo shū
注音:ㄒ一ㄠ ㄕㄨ

消疎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消疏"。 2.寂寞;冷落。 3.谓困乏,衰微,不景气。 4.稀少;减少。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消疏”。

⒉ 寂寞;冷落。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二折:“更那堪天寒日短,旷野消疏,关山寂寞。”
元王修甫《斗鹌鹑》套曲:“景消疎,人凄楚,心上离愁,腮边泪珠。”
元曾瑞《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四时闺怨·冬》曲:“掩空堂,锁餘香,消疎景物助凄凉。”
《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虽园圃消疎,不足以当君之盛作,若得一诗,可以永为壮观。”

⒊ 谓困乏,衰微,不景气。

元白朴《东墙记》楔子:“父丧父贫不似初,囊篋尽消疎。”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原来是年景消疏,买卖不济。”

⒋ 稀少;减少。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问行人踪跡消疎。”
《三国演义》第七六回:“左边丁奉,右边徐盛 --并合蒋钦等三路军马……将关公困在垓心,手下将士,渐渐消疏。”

字义分解

  • 拼音xiāo
  • 注音ㄒㄧㄠ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IIEG
  • 五行

(1)(动)消失:烟~云散|冰~瓦解。

(2)(动)使消失;消除:~毒|~炎|~肿。

(3)(动)度过时间;消遣:~夜|~夏。

(4)(动)〈方〉需要(前面常带“不、只、何”等):不~说|何~三天。

  • 拼音shū
  • 注音ㄕㄨ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NHGI

同“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