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头楞脑
拼音:léng tóu léng nǎo
注音:ㄌㄥˊ ㄊㄡˊ ㄌㄥˊ ㄋㄠˇ
词性: 成语

楞头楞脑的意思

词语解释:

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
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

引证解释:

⒈ 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

曹禺《原野》第二幕:“干妈, 虎子傻,说话楞头楞脑,没分寸。”
杨朔《北线》:“那个粗手粗脚的妇道人家正是李全喜的媳妇,楞头楞脑的青年是他兄弟,小名二楞子。”
柳杞《好年胜景》:“邀我同行的是一个楞头楞脑的小伙子,浑身上下都是荒山野坡的牧草气息。”

⒉ 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调度员忽闪忽闪眨着眼,楞头楞脑地望着梁建。”
老舍《骆驼祥子》一:“一搁下了事,他心中不痛快,便有点楞头磕脑的。”
余辰《蚕》:“我完全没有听讲,当然不知道李老师提问了什么。现在几乎全班都举手了,唯有我们这张桌子上楞头呆脑地坐着两个人。”

网络解释:

楞头楞脑

  • 读音为léng tóu léng nǎo ,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或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
  • 楞头楞脑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完全是姓卢的这小子楞头楞脑想惹事,只是我也不是一块怕事的料子。
    • 2、这时候,那大汉已自地面爬起,伸长脖子,四下张望,楞头楞脑的喝道“是谁暗算老子?是谁,有种的站出来!”。
    • 3、不过,你只消打开那包东西,就会明白刚才为什么使我楞头楞脑了。
    • 4、我走进了屋中,看着和众人说笑的灵儿,楞头楞脑的道“灵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 5、楞头楞脑地望了望周围,当看见夫诸的脸孔时,脸皮一抽搐,连忙低下头,维诺着就想跪拜。
    • 6、他娘的,这小子虽然楞头楞脑,却也粗中有细,我确实另有打算,不过这小子很喜欢搞这一套赌咒发誓的玩意儿。

    字义分解

    • 拼音léng,lèng
    • 注音ㄌㄥˊ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SLYN

    同“”(lénɡ)。

    • 拼音tóu,tou
    • 注音ㄊㄡˊ,ㄊㄡ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UDI
    • 五行

    tóu

    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梳~。平~。分~。你的脸形留这种~不合适。

    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笔~儿。中间粗,两~儿细。

    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儿。提个~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儿啊!

    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儿。蜡~儿。铅笔~儿。

    6.头目:李~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儿。

    7.方面:他们是一~儿的。心挂两~。

    8.第一:~等。~号。

    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车。~马。~羊。

    10.姓。

    tou

    1.(~儿)名词后缀。 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石~。骨~。舌~。罐~。苗~。b)接于动词词根:念~。扣~。饶~。嚼~儿。看~儿。听~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甜~儿。

    2.方位词后缀:上~。下~。前~。后~。里~。外~。

    • 拼音nǎo
    • 注音ㄋㄠˇ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EYBH
    • 五行

    (1)(名)(~子)人体中管全身知觉、运动和思维、记忆等活动的器官;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动物的脑只有管全身感觉、运动的作用:~子|~神经|~颅|~壳|~浆。

    (2)(名)脑筋:动动~。

    (3)(名)指从物体中提炼出的精华部分:樟~|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