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行
拼音:shì xíng
注音:ㄕˋ ㄒ一ㄥˊ

事行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事迹。 2.行为;品行。 3.行事,做事。 4.指社会伦理关系。

引证解释:

⒈ 事迹。

《管子·正世》:“夫五帝三王所以成功立名,显於后世者,以为天下致利除害也。事行不必同,所务一也。”
《北齐书·李希光传》:“萧轨、王敬宝事行,史闕其传。”
明宋濂《故温州路总管府判官宣君墓志铭》:“彦照之事行,其都凡如此。”

⒉ 行为;品行。行,旧读xìng。

《荀子·儒效》:“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
《韩诗外传》卷二:“上之人所遇,色为先,声音次之,事行为后。”
《太平广记》卷一八三引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卢光启》:“唐末举人,不问事行文艺,但勤於请謁,号曰精切。”

⒊ 行事,做事。

《荀子·王制》:“立身则从佣俗,事行则遵佣故。”

⒋ 指社会伦理关系。

《礼记·乐记》:“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
郑玄注:“以象事行,宫为君,商为臣。”
孔颖达疏:“以象事行者,谓使人法象五声,是事行也;若宫象君,商象臣,角象民,徵象事,羽象物,是以象事行也。”

网络解释:

事行

  • (4).指社会伦理关系。《礼记·乐记》:“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 郑玄 注:“以象事行,宫为君,商为臣。” 孔颖达 疏:“以象事行者,谓使人法象五声,是事行也;若宫象君,商象臣,角象民,徵象事,羽象物,是以象事行也。”
  • 字义分解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GKVH
    • 五行

    [ shì ]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2.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3.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6.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7.  服侍:事父母。

    • 拼音háng,xíng
    • 注音ㄏㄤˊ,ㄒㄧ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F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