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律
拼音:dí lǜ
注音:ㄉ一ˊ ㄌㄩˋ

笛律的意思

词语解释:

检定笛音的仪器。

引证解释:

⒈ 检定笛音的仪器。

《晋书·律历志上》:“泰始十年,中书监荀勗 、中书令张华出御府铜竹律二十五具,部太乐郎刘秀等校试,其三具与杜夔及左延年律法同,其二十二具,视其铭题尺寸,是笛律也。”

网络解释:

笛律

  • 荀勖
  • 西晋律学家,在乐律上的成就在于发现了“管口校正术”“管口校正术”即为笛管的长度与气柱长度之差。后来根据他的测算数据,制成了12支用于定律的笛,也就是“律管”,每支笛适于吹一律,每管开六孔,可以奏出三种不同的七声音阶,后世称为“荀勖笛律”。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ㄉㄧ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TMF
    • 五行

    (1)(名)管乐器。竹制。单管横吹;有一吹孔、一膜孔、六个指孔。形状大小不一;常用的有梆笛、曲笛两种:~子。

    (2)(名)响声尖锐的发音器:警~。

    • 拼音
    • 注音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tvfh
    • 五行

    (1)(名)法律;规则:定~|规~|纪~。

    (2)(名)我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乐音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

    (3)(名)旧诗的一种体裁:五~|七~。

    (4)(动)〈书〉约束:~己甚严。

    (5)(Lǜ)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