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头
拼音:sǔn tou
注音:ㄙㄨㄣˇ ㄊㄡˊ

榫头的意思

词语解释:

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凸凹方式相连接的凸出部分。

引证解释:

⒈ 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凸凹方式相连接的凸出部分。

如:椅子上的榫头脱下来了。

国语词典:

器物接合的地方,制成凹凸的形状,凸出的部分称为「榫头」。

网络解释:

榫头

  • 榫,读Sǔn,(榫子、榫儿、榫头)),指器物两部分利用凹凸相接法凸出的部分(与卯眼相对)。剡木入窍也。俗谓之“榫头”。亦作“笋头”。枘 木端之入孔处,即榫舌,见“榫舌”。中国古代木艺大多采用榫接方式,其中廊桥不用一钉一铆就是采用榫接。
    • 1、“凸出来的榫头和凹进去的卯眼扣在一起,两块木头就会紧紧地相握,不再分离,从此木头就有了生命。
    • 2、廊桥桥身为纯木质结构,建筑材料之间以榫头卯眼互相穿插衔接,直套斜穿,结构牢固精密。
    • 3、这个槽为楔形榫头形状,在任何作状态下将聚四氟乙烯环固定在所在位置。
    • 4、木匠用螺丝钉把桌子上松动的木榫头固定。
    • 5、濯水古镇风雨廊桥桥身为纯木制结构,建筑材料之间以榫头卯眼互相穿插衔接,直套斜穿,结构牢固精密。
    • 6、双弓和三弓皆是将两张或三张弩弓合为一体,装在巨大的枣木床架上,用轮轴、绞索绞紧,用大拇指般的粗牛筋拉满双弓,绞在架子的齿上,用木榫头楔住。

    字义分解

    • 拼音sǔn
    • 注音ㄙㄨㄣˇ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SWYF
    • 五行

    (名)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

    • 拼音tóu,tou
    • 注音ㄊㄡˊ,ㄊㄡ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UDI
    • 五行

    tóu

    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梳~。平~。分~。你的脸形留这种~不合适。

    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笔~儿。中间粗,两~儿细。

    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儿。提个~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儿啊!

    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儿。蜡~儿。铅笔~儿。

    6.头目:李~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儿。

    7.方面:他们是一~儿的。心挂两~。

    8.第一:~等。~号。

    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车。~马。~羊。

    10.姓。

    tou

    1.(~儿)名词后缀。 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石~。骨~。舌~。罐~。苗~。b)接于动词词根:念~。扣~。饶~。嚼~儿。看~儿。听~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甜~儿。

    2.方位词后缀:上~。下~。前~。后~。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