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子
拼音:wú zǐ
注音:ㄨˊ ㄗˇ

吾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吾子wúzǐ

(1) 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

今吾子有。——《国语·晋语》
嘉吾子之赐。
吾子自京师来。——·柳宗元《柳河东集》
吾子未之思也。——·刘基《卖柑者言》
you

引证解释:

⒈ 我的儿子。

《国语·鲁语下》:“今吾子夭死,吾恶其以好内闻也。”
《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 曾参杀人。’ 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

⒉ 对对方的敬爱之称。一般用于男子之间。

《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
《仪礼·士冠礼》:“某有子某,将加布於其首,愿吾子之教之也。”
郑玄注:“吾子,相亲之辞。吾,我也;子,男子之美称。”
南朝梁沉约《报王筠书》:“擅美推能,寔归吾子。”

⒊ 小孩。按,今湖南长沙一带尚称小儿为伢子。

《管子·海王》:“终月,大男食盐五升少半,大女食盐三升少半,吾子食盐二升少半,此其大历也。”
尹知章注:“吾子,谓小男小女也。”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太尉李德裕,幼神俊…… 武相元衡召之,谓曰:‘吾子在家,所嗜何书?’意欲探其志也。”

国语词典:

子,为男子的美称。故称人吾子,有相亲或敬爱之意。

网络解释:

吾子

  • 吾子:1.古时对别人的尊称,译为“您”。2.我的儿子。
    • 1、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 2、谁言吾子青春者,意在生民先发讴。
    • 3、今舍纯懿而论爽德,以春秋所讳而为美谈,宜无嫌于往初,故蔽善而扬恶,祗吾子之不知言也。
    • 4、吾子曾不是睹,顾曜后嗣之末造,不亦暗乎?今将语子以建武之治,永平之事,监于太清,以变子之惑志。
    • 5、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 6、今天天降吾子,特设酒席数桌,大摆群英聚会,广邀武林各路豪杰,愿你亲爱的朋友,成为我的座上贵宾,赏脸来看看犬子,共庆生辰!

    字义分解

    • 拼音wú,yù
    • 注音ㄨˊ,ㄩ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GKF
    • 五行

    1. 我,我的:吾身。吾国。吾辈。

    2. 姓。

    1. 古同“御”,抵御。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