鐻枝兰鼓
拼音:jù zhī lán gǔ

鐻枝兰鼓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古代钟鼓及其台架。借为饰有钟鼓台架花纹的美锦名。

引证解释:

古代钟鼓及其台架。借为饰有钟鼓台架花纹的美锦名。

《管子·轻重丁》:“请以令贺献者,皆以鐻枝兰鼓,则必坐长什倍其本矣。” 郭沫若等集校:“ 马元材云:‘鐻枝兰鼓’当是一种美锦之专名。其取义或用其上织有‘鐻枝兰鼓’之花纹耳。 沫若按:‘ 马説是也。’”

网络解释:

鐻枝兰鼓

  • 鐻枝兰鼓,读音为jù zhī lán gǔ,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古代钟鼓及其台架。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ㄐㄩˋ
    • 笔划21
    • 繁体
    • 五笔QHAE

    1.古代一种像钟的乐器:“销锋铸~。”

    2.古同“锯”。

      • 拼音zhī
      • 注音ㄓ,ㄑㄧ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SFCY

      [ zhī ]

      1. 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树枝。枝干(gàn )。竹枝。节外生枝。枝柯。枝节(a.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b.细碎的,不重要的)。

      2. 量词,指杆形的:一枝铅笔。

      3. 古同“支”,支持,分支。

      • 拼音lán
      • 注音ㄌㄢ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UFF
      • 五行

      (1)(名)兰花。

      (2)(名)兰草。

      (3)(名)古书上指木兰:~浆。

      (4)(名)(Lán)姓。

      • 拼音
      • 注音ㄍㄨˇ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FKUC
      • 五行

      (1)(名)(~儿)打击乐器;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铜~|手~|大~|花~。

      (2)(名)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蛙~|耳~。

      (3)(动)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琴|~掌。

      (4)(动)用风箱等扇(风):~风。

      (5)(动)发动;振奋:~动|~励|~舞|~起勇气|~足干劲。

      (6)(动)凸起;涨大:他~着嘴半天没出声|口袋装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