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讨
拼音: | shēng tǎo |
注音: | ㄕㄥ ㄊㄠˇ |
词性: | 动词 |
声讨的意思
词语解释:
声讨
(1) 公开谴责,用语言文字讨伐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谴责罪行,加以讨伐。
引《清史稿·安和亲王岳乐传》:“以三桂悖逆反覆,将募兵声讨, 三桂死,乃止。”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一节:“次年三月,北府兵将领刘裕、刘毅、何无忌等从京口、广陵起兵,声讨桓玄。”
⒉ 指公开谴责(敌人的罪行)。
引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二:“朱元璋竟然站在他所反对的元朝政府立场声讨敌人了,由此也可以看出朱元璋这一方面实在举不出张士诚什么罪状。”
国语词典:
声明罪状而加以讨伐。
如:「声讨叛逆」。
网络解释:
声讨
声讨 (名词)
- 1、他们在大会中,义愤填膺地声讨敌人。
- 2、文章说,现在,对这起杀人案中没有出手相助的旁观者进行的愤怒声讨,已经让位于对“键盘英雄”的讽刺挖苦。
- 3、如果李长江不辞职,我会每天写一篇声讨质检总局的文章,直到有人出来承担责任为止。
- 4、他们低声讨论了一会儿,谢尔脸上就流露惊喜交加的神情,看来收获巨大。
- 5、法兰西大革命时将皇帝和皇后都送上了断头台,激怒英奥诸国,组织联军,要声讨法人大逆不道之罪,法人虽奋起抵抗,众寡不敌,情势危殆。
- 6、这项方案的首席设计师是北京大学的俞孔坚教授,俞教授正是去年年初“圆明园事件”的大力声讨者。
字义分解
- 拼音shēng
- 注音ㄕㄥ
- 笔划7
- 繁体聲
- 五笔FNR
- 五行金
(1)(名)(~儿)声音:雨~。
(2)(量)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喊了两~。
(3)(动)发出声音;宣布;陈述:~东击西。
(4)(名)名声:~誉|~望。
(5)(名)声母:双~叠韵。
(6)(名)字调:平~|四~。
与声讨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