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歌之计
拼音: | chǔ gē zhī jì |
注音: | ㄔㄨˇ ㄍㄜ ㄓ ㄐ一ˋ |
词性: | 成语 |
楚歌之计的意思
词语解释:
《汉书.高帝纪下》:'﹝刘邦﹞围羽垓下。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知尽得楚地,羽与数百骑走,是以兵大败。'后因用'楚歌之计'谓攻心之术。
引证解释:
⒈ 《汉书·高帝纪下》:“﹝刘邦﹞围羽垓下。
引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知尽得楚地, 羽与数百骑走,是以兵大败。”
后因用“楚歌之计”谓攻心之术。 清袁于令《西楼记·集艳》:“于叔夜相公思想穆素徽妹子,一病不痊……要多请几位姊妹去与他解闷喫酒,散他念头。待念头散了,就好去收他,也是个‘楚歌之计’。”
网络解释:
楚歌之计
字义分解
- 拼音chǔ
- 注音ㄔㄨˇ
- 笔划13
- 繁体楚
- 五笔SSNH
- 五行金
(1)(形)〈书〉痛苦:苦~。
(2)(名)牡荆;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供药用。
(3)古国名。在今湖南;湖北一带;战国七雄之一:~国。
(4)姓。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与楚歌之计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