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箨
拼音:kū tuò
注音:ㄎㄨ ㄊㄨㄛˋ

枯箨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干笋壳;竹皮。 2.谓枯竹。

引证解释:

⒈ 干笋壳;竹皮。

《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故力征以勤世,援华英而不遑,岂暇脩枯籜於榛秽哉!”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十:“君不见枯籜走阶庭,何时復青著故茎。”

⒉ 谓枯竹。

明刘基《旅兴》诗之四八:“枯籜响悲音,羈虫振餘声。”

网络解释:

枯箨

  • 枯箨是汉语词汇,拼音kū tuò ,出自《三国志·蜀志·郤正传》。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ㄎㄨ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SDG
    • 五行

    (1)(形)(植物等)失去水分:~萎|~槁|~草|~骨。

    (2)(形)(井、河流等)变得没有水:~井|海~石烂。

    (3)(形)没有生趣;枯燥:~坐。

    (4)(名)〈方〉芝麻、大豆、油茶等榨油后的渣滓:菜~|茶~|麻~。

    • 拼音tuò
    • 注音ㄊㄨㄛˋ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TRCH
    • 五行

    (名)竹笋外层一片一片的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