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才
拼音:duǎn cái
注音:ㄉㄨㄢˇ ㄘㄞˊ

短才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低下之才;浅薄之才。

引证解释:

⒈ 低下之才;浅薄之才。

晋陆机《豪士赋》序:“又况乎饕大名以冒道家之忌,运短才而易圣哲所难者哉!”
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下》:“至於近代则不然,其有彫虫末伎,短才小説,或为集不过数卷,或著书纔至一篇,莫不一一列名,编诸传末。”
唐雍陶《再经天涯地角山》诗:“每忆云山养短才,悔缘名利入尘埃。”

网络解释:

短才

  • 短才,是汉语词汇,解释为低下之才;浅薄之才。
  • 字义分解

    • 拼音duǎn
    • 注音ㄉㄨㄢˇ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TDGU
    • 五行

    (1)(形)两端之间距离小。

    (2)(动)缺少;欠:理~。

    (3)(名)缺点:取长补~。

    • 拼音cái
    • 注音ㄘㄞˊ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FTE

    (1)(名)才能。

    (2)(名)有才能的人:~子。

    (3)(名)姓。

    (4)(副)刚才;表示以前不久。

    (5)(副)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6)(副)表示在特定的条件下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结果(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

    (7)(副)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含有“刚刚”的意思。

    (8)(副)对比起来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等;有“只”、“仅仅”的意思。

    (9)(副)表示强调或确定的语气(句尾常用‘呢’字):那里的风景~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