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hóng wèi bīng |
注音: | ㄏㄨㄥˊ ㄨㄟˋ ㄅ一ㄥ |
词性: | 名词 |
红卫兵的意思
词语解释:
红卫兵
(1) 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产生的大、中学校学生群众性组织。一度参加社会上的活动
(2) 指参加红卫兵组织的人
引证解释:
⒈ “文化大革命”中产生的以大学、中学学生为主体的群众性组织。一度参加社会上的许多活动。
引巴金《随想录·三次画像》:“这十一年里我认识的人中间,哪一家不曾给造反派或红卫兵抄家几次?”
⒉ 指参加红卫兵组织的人。
引巴金《探索集·怀念老舍同志》:“他没有一点私心,甚至在红卫兵上了街,危机四伏、杀气腾腾的时候,他还拿着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到北京市文联开会。”
国语词典:
大陆文化大革命时的造反组织。由西元一九二○年代苏联的少年赤卫队、三○年代苏联的无神战斗团及四○年代的苏联军中红卫兵英雄演变而来。一九六六年,毛泽东利用青少年组织红卫兵,向刘少奇和邓小平等控制的学校党委夺权。目标是清除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及一切反毛势力。
网络解释:
红卫兵 (群团组织)
- 1、而且家中保留旧社会的房地契,被称作“变天账”属于红卫兵小将们打击的对象,于是很多房主战战兢兢地把房地契交到各地的革委会,以求自保。
- 2、红卫兵阻挠其进行研究,他就趁晚上把窗户堵上,彻夜苦读。
- 3、红卫兵蜂拥于此,为的就是仪式性地宣判刘文彩和他的亲属。
- 4、朱团长局促地望着红卫兵指挥官。
- 5、特殊时期开始后,这里被红卫兵冲击过几次,还搜去了一批所谓封资修的图书和杂志,随后就停止了对外开放。
- 6、唯有吃饭的时候,他才捧了饭碗,蹲到当院,津津有味地看同院孩子们学红卫兵“大杀大砍”。
字义分解
- 拼音hóng,gōng
- 注音ㄏㄨㄥˊ,ㄍㄨㄥ
- 笔划6
- 繁体紅
- 五笔XAG
- 五行水
hóng
1. 像鲜血的颜色:红色。红叶。红灯。红尘。红包。红烧。红润。红艳艳。红口白牙。红绳系足(旧指男女前生注定的姻缘)。
2. 象征顺利或受人宠信:红人。红运。红角(jué)儿(受观众欢迎的演员)。走红。
3. 喜庆:红媒(媒人)。红蛋。红白喜事(结婚和喜丧合称)。
4. 象征革命:红军。红色根据地,红色政权。
5. 指营业的纯利润:红利。分红。
6. 特指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研究:红学。
gōng1. 古同“工”,指妇女的生产作业,纺织、缝纫、刺绣等。
- 拼音wèi
- 注音ㄨㄟˋ
- 笔划3
- 繁体衛
- 五笔BGD
- 五行土
(1)(动)防护;保卫。
(2)(名)明代驻兵的地点;驻军人数比“所”多;后来只用于地名:威海~兵。
(3)(名)周朝国名;在今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一带。
(4)姓。